[font="]对于苹果来说,「创新」二字既是它自创始以来最引以为傲的标签,也是一路上背负的原罪。所以当 9 月 13 日苹果发布了三款在外观、功能上几乎没有核心亮点却卖出史上最高价格的新 iPhone 之后,网上吐槽的段子便如潮水般涌出,友商们也在不遗余力地蹭着热点。苹果毫无意外地成为了众矢之的。
▲你看这新 iPhone 它又坑又贵
每次发布会之后必然出现的「要是乔帮主还在,就如何如何」的声音在这次发布会之后也照例出现,不过这次除了这样的吐槽,苹果似乎还面临着一些新的内忧与外患。
Apple Inc. 还是「iPhone Inc.」?在苹果成为第一家市值超一万亿美元的科技公司的这个过程中,iPhone 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没有之一。
在苹果 2018 财年第三财季的财报中,公司净营收为 532.6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其中 iPhone 营收 299.06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凭一己之力占据了整个营收的半壁江山。相比之下,Mac 的销量下滑了 13%,营收下降 5%,而 iPad 虽然销量增长了 1%,营收却同样也下降了 5%。
当然,财报中也有其他亮点,也就是服务和可穿戴设备。由 iTunes、App Store、Apple Music 等构成的服务营收为 95.5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31%,并以 18% 的营收占比成为了苹果第二大收入来源;由 Apple Watch、AirPods 等构成的可穿戴设备营收更是有 60% 以上的增速,虽然这部分的营收占比目前还是最小的。
俗话说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iPhone 的一家独大似乎在成为一种隐忧。而财报中服务、可穿戴设备的大幅增长也反映出了苹果对过分依赖 iPhone 的担忧和正在试图改变的努力。只是,要真正实现改变似乎并没那么容易。
▲iPhone 依然是无可撼动的大头,图自:MacRumors
在财报公布后不久,外媒 AppleInsider 援引了著名打脸分析师郭明錤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未来,苹果的服务、增强现实(AR)及汽车项目将助力其市值迈向 2 万亿美元大关。那么这几项业务目前的表现又如何呢?
先来谈谈苹果的服务。
众所周知,苹果一向的价值观与商业逻辑就是闭环与控制。这一点对于苹果的服务来说也不例外,服务能够赚钱的前提是自家足够多的硬件能卖出去,而目前苹果的硬件也还是围绕 iPhone 展开的,可以说 iPhone 依然是问题的核心。

至于 AR,前段时间有消息称苹果收购了一家 AR 创业公司 Akonia Holographics,引起了外界对苹果在未来打造其 AR 头显的猜想。
但在目前,苹果对 AR 的投入依然是限于 iOS 设备。从去年的 WWDC 上第一次展示到今年 WWDC 上推出的 ARKit 2 再到 9 月 13 日发布会上展示的 AR 游戏,不得不说的是现在手机上的 AR 体验仍然缺少那么点东西,台上「热火朝天」的展示与现实中 AR 应用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是其尴尬所在。
未来还未可知,但今天苹果 AR 的命门同样系于 iPhone。
▲不知道各位怎么看,极客君总觉得这场景有点尬。。。
最后也就是其汽车项目。自 2014 年「Project Titan」立项到中途被放弃再到最近被重拾,造车的难度也可想而知,而且在短期内也不太可能改变现状。

总的来说,在新的产品品类被开辟出来并获得成功之前,iPhone 在苹果营收里一家独大的局面大概还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
此外,为了在一万亿市值的高点维持增长,苹果也是屡屡提高 iPhone 的单价,并在今年推出了最高价破万的 iPhone XS Max,以期在手机市场饱和的情况下维持足够的利润,但是这一套逻辑在苹果作为行业创新者、引领者角色的时候是成立的,因为苹果的产品往往领先时代、与众不同而且够酷。而如今,这个角色正在受到挑战。

步伐太慢还是对手太快?6 月,vivo 和 OPPO 分别以配备升降摄像头的 NEX 和配备「双轨潜望结构」的 Find X 作为自己对无刘海真全面屏的探索,一改之前外界对这俩只玩营销不钻研技术的固有印象。
▲NEX、Find X、iPhone X
作为对比,于 5 月底发布,在外观设计上致敬 iPhone X 的小米 8 得到的待遇就明显不同了。自上面两款手机发布之后,雷军的微博底下就时常充满快活的空气。

此后,市场的风向似乎也在发生变化。
自荣耀于 8 月 30 日发布同样配备机械升降结构的 Magic 2 之后,小米的林斌马上发了一条「对不起,撞脸了 我们十月发布」的微博,暗示即将发布的 MIX 3 也将采用类似的设计。
从全世界跟随 iPhone X 刘海屏的风潮到现在这波机械结构的风潮,苹果似乎已经失去了让友商们「盲从」的魔力。

当然,目前国内厂商推出的升降前摄、滑盖结构的解决方案也并不是全面屏的终极解决方案,而且或许苹果也可以说「我不在乎做第一,我只在乎做最好」,因此不做这样的结构,但在其他方面它做到最好了吗?
这个问题似乎在拍照这件事上就可见一斑。
曾经无论在哪个评测中都会被默认为手机拍照标杆的 iPhone 在这两年似乎被后起之秀纷纷完成赶超。比如去年发布的华为 P20 Pro 不仅在 DxoMark 的评分中超过了 iPhone X,甚至还超过了三星上月最新发布的旗舰 Galaxy Note 9。按照今年 iPhone 相机的升级力度,能不能反超去年的 P20 Pro 也许都是个问题。

此外,今年 iPhone 在涨价后反而不再提供 3.5mm 耳机转接线,在支持快充后第二年仍然标配祖传的 5W 充电头等广受吐槽的行为明显也与「做最好」相去甚远,甚至可以说有些傲慢了。
虽然过去我们每年也会吐槽新 iPhone 没变化、没创新,但在产品过度曝光的背后,还是有诸如 iPhone 5s 上的 Touch ID 以及 64 位处理器、iPhone 6s 的 3D Touch、iPhone X 的 Face ID 等领先业界的「硬东西」。然而在有消息称 iPhone 仍将继续沿用刘海屏直至 2020 年,友商们又在疯狂赶超的情况下,苹果要继续保持「性感」恐怕得多想想办法了。
▲多么希望黑色的壁纸下是一块完整的屏幕,但苹果却只是选择让它隐藏。
贸易战的最前线俗话说「人的命运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进程」。对于苹果来说,除了上文中提到其囿于内外交困的 iPhone,中美贸易战的大环境无疑也将影响苹果的未来。
在今年 iPhone 发布会之后,苹果就因一张图「惹事」了。
人民日报等官媒纷纷发声,质疑苹果为什么采用双重标准将「中国」、「香港」和「台湾」分别列出的同时却在「维尔京群岛」的前面加上了「美属」。

虽然这事暂时还没个下文,不过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在万亿市值的苹果在中美都有巨大利益的情况下,这样的信号显得颇有些微妙。
事实上,库克治下的苹果一直都想在中国塑造一个「乖学生」的形象,无论是库克每年必有的访华行程、为中国市场特别设计的一些功能,还是将服务器迁至贵州等等,这些举措也都为苹果在中国的成功打下了重要基础。同时,iPhone 在中国组装涉及的大量就业问题恐怕也是中国不愿对苹果采取行动的原因之一。
▲今年为中国市场特供实体双卡版 iPhone
不过如今,贸易战给这样的好日子带来了挑战。
一方面,如果苹果响应特朗普的号召将生产线都迁回美国,则意味着一大批中国工人将失业,这无疑将激起中国的反抗。此外,据美银美林的预计,因为美国的高人工成本,iPhone 售价将上涨 20%,这样带来的后果恐怕是苹果没法承受的;另一方面,如果苹果仍然在中国制造 iPhone,即使组装成本仅为总制造成本的 3%~6%,iPhone 仍会被美国认定为「中国出口向美国的产品」从而被加征关税,对苹果依然是不小的冲击;
无论怎么说,夹在中美两国之间的苹果都面临着「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如何当好这个重量级的「中间人」也在考验着它的智慧。

Geek君有话说盛世之下,激流暗涌。
得益于一直以来的创新精神、中国的廉价且高效的劳动力等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苹果成为了这个行业不折不扣的老师,每一步都受到整个行业乃至世界的关注与效仿,并以万亿市值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不过,成就了苹果的有一天也可能反过来颠覆苹果。当有一天学生突然发现自己创新的步子迈得比老师更大的同时老师还变得愈加保守之时,老师似乎变得不再永远那么酷了。此外,一向与老师关系不错,成就了老师美名的两个大 Boss 吵了起来,还纷纷把老师当成了筹码,老师的日子变得更加不好过了。
至于这股激流最终将流向何方?这考验的就是库克船长的使舵功力了。


每次发布会之后必然出现的「要是乔帮主还在,就如何如何」的声音在这次发布会之后也照例出现,不过这次除了这样的吐槽,苹果似乎还面临着一些新的内忧与外患。
Apple Inc. 还是「iPhone Inc.」?在苹果成为第一家市值超一万亿美元的科技公司的这个过程中,iPhone 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没有之一。
在苹果 2018 财年第三财季的财报中,公司净营收为 532.6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其中 iPhone 营收 299.06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凭一己之力占据了整个营收的半壁江山。相比之下,Mac 的销量下滑了 13%,营收下降 5%,而 iPad 虽然销量增长了 1%,营收却同样也下降了 5%。
当然,财报中也有其他亮点,也就是服务和可穿戴设备。由 iTunes、App Store、Apple Music 等构成的服务营收为 95.5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31%,并以 18% 的营收占比成为了苹果第二大收入来源;由 Apple Watch、AirPods 等构成的可穿戴设备营收更是有 60% 以上的增速,虽然这部分的营收占比目前还是最小的。
俗话说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iPhone 的一家独大似乎在成为一种隐忧。而财报中服务、可穿戴设备的大幅增长也反映出了苹果对过分依赖 iPhone 的担忧和正在试图改变的努力。只是,要真正实现改变似乎并没那么容易。

在财报公布后不久,外媒 AppleInsider 援引了著名打脸分析师郭明錤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未来,苹果的服务、增强现实(AR)及汽车项目将助力其市值迈向 2 万亿美元大关。那么这几项业务目前的表现又如何呢?
先来谈谈苹果的服务。
众所周知,苹果一向的价值观与商业逻辑就是闭环与控制。这一点对于苹果的服务来说也不例外,服务能够赚钱的前提是自家足够多的硬件能卖出去,而目前苹果的硬件也还是围绕 iPhone 展开的,可以说 iPhone 依然是问题的核心。

至于 AR,前段时间有消息称苹果收购了一家 AR 创业公司 Akonia Holographics,引起了外界对苹果在未来打造其 AR 头显的猜想。
但在目前,苹果对 AR 的投入依然是限于 iOS 设备。从去年的 WWDC 上第一次展示到今年 WWDC 上推出的 ARKit 2 再到 9 月 13 日发布会上展示的 AR 游戏,不得不说的是现在手机上的 AR 体验仍然缺少那么点东西,台上「热火朝天」的展示与现实中 AR 应用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是其尴尬所在。
未来还未可知,但今天苹果 AR 的命门同样系于 iPhone。

最后也就是其汽车项目。自 2014 年「Project Titan」立项到中途被放弃再到最近被重拾,造车的难度也可想而知,而且在短期内也不太可能改变现状。

总的来说,在新的产品品类被开辟出来并获得成功之前,iPhone 在苹果营收里一家独大的局面大概还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
此外,为了在一万亿市值的高点维持增长,苹果也是屡屡提高 iPhone 的单价,并在今年推出了最高价破万的 iPhone XS Max,以期在手机市场饱和的情况下维持足够的利润,但是这一套逻辑在苹果作为行业创新者、引领者角色的时候是成立的,因为苹果的产品往往领先时代、与众不同而且够酷。而如今,这个角色正在受到挑战。

步伐太慢还是对手太快?6 月,vivo 和 OPPO 分别以配备升降摄像头的 NEX 和配备「双轨潜望结构」的 Find X 作为自己对无刘海真全面屏的探索,一改之前外界对这俩只玩营销不钻研技术的固有印象。

作为对比,于 5 月底发布,在外观设计上致敬 iPhone X 的小米 8 得到的待遇就明显不同了。自上面两款手机发布之后,雷军的微博底下就时常充满快活的空气。

此后,市场的风向似乎也在发生变化。
自荣耀于 8 月 30 日发布同样配备机械升降结构的 Magic 2 之后,小米的林斌马上发了一条「对不起,撞脸了 我们十月发布」的微博,暗示即将发布的 MIX 3 也将采用类似的设计。
从全世界跟随 iPhone X 刘海屏的风潮到现在这波机械结构的风潮,苹果似乎已经失去了让友商们「盲从」的魔力。

当然,目前国内厂商推出的升降前摄、滑盖结构的解决方案也并不是全面屏的终极解决方案,而且或许苹果也可以说「我不在乎做第一,我只在乎做最好」,因此不做这样的结构,但在其他方面它做到最好了吗?
这个问题似乎在拍照这件事上就可见一斑。
曾经无论在哪个评测中都会被默认为手机拍照标杆的 iPhone 在这两年似乎被后起之秀纷纷完成赶超。比如去年发布的华为 P20 Pro 不仅在 DxoMark 的评分中超过了 iPhone X,甚至还超过了三星上月最新发布的旗舰 Galaxy Note 9。按照今年 iPhone 相机的升级力度,能不能反超去年的 P20 Pro 也许都是个问题。

此外,今年 iPhone 在涨价后反而不再提供 3.5mm 耳机转接线,在支持快充后第二年仍然标配祖传的 5W 充电头等广受吐槽的行为明显也与「做最好」相去甚远,甚至可以说有些傲慢了。
虽然过去我们每年也会吐槽新 iPhone 没变化、没创新,但在产品过度曝光的背后,还是有诸如 iPhone 5s 上的 Touch ID 以及 64 位处理器、iPhone 6s 的 3D Touch、iPhone X 的 Face ID 等领先业界的「硬东西」。然而在有消息称 iPhone 仍将继续沿用刘海屏直至 2020 年,友商们又在疯狂赶超的情况下,苹果要继续保持「性感」恐怕得多想想办法了。

贸易战的最前线俗话说「人的命运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进程」。对于苹果来说,除了上文中提到其囿于内外交困的 iPhone,中美贸易战的大环境无疑也将影响苹果的未来。
在今年 iPhone 发布会之后,苹果就因一张图「惹事」了。
人民日报等官媒纷纷发声,质疑苹果为什么采用双重标准将「中国」、「香港」和「台湾」分别列出的同时却在「维尔京群岛」的前面加上了「美属」。

虽然这事暂时还没个下文,不过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在万亿市值的苹果在中美都有巨大利益的情况下,这样的信号显得颇有些微妙。
事实上,库克治下的苹果一直都想在中国塑造一个「乖学生」的形象,无论是库克每年必有的访华行程、为中国市场特别设计的一些功能,还是将服务器迁至贵州等等,这些举措也都为苹果在中国的成功打下了重要基础。同时,iPhone 在中国组装涉及的大量就业问题恐怕也是中国不愿对苹果采取行动的原因之一。

不过如今,贸易战给这样的好日子带来了挑战。
一方面,如果苹果响应特朗普的号召将生产线都迁回美国,则意味着一大批中国工人将失业,这无疑将激起中国的反抗。此外,据美银美林的预计,因为美国的高人工成本,iPhone 售价将上涨 20%,这样带来的后果恐怕是苹果没法承受的;另一方面,如果苹果仍然在中国制造 iPhone,即使组装成本仅为总制造成本的 3%~6%,iPhone 仍会被美国认定为「中国出口向美国的产品」从而被加征关税,对苹果依然是不小的冲击;
无论怎么说,夹在中美两国之间的苹果都面临着「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如何当好这个重量级的「中间人」也在考验着它的智慧。

Geek君有话说盛世之下,激流暗涌。
得益于一直以来的创新精神、中国的廉价且高效的劳动力等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苹果成为了这个行业不折不扣的老师,每一步都受到整个行业乃至世界的关注与效仿,并以万亿市值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不过,成就了苹果的有一天也可能反过来颠覆苹果。当有一天学生突然发现自己创新的步子迈得比老师更大的同时老师还变得愈加保守之时,老师似乎变得不再永远那么酷了。此外,一向与老师关系不错,成就了老师美名的两个大 Boss 吵了起来,还纷纷把老师当成了筹码,老师的日子变得更加不好过了。
至于这股激流最终将流向何方?这考验的就是库克船长的使舵功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