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图
效果
案例效果
本节将以一张生活照为例,学习如何更改照片背景,使照片呈现出卡通梦幻色彩。如图5-409所示,为制作前后效果对比图5-409 制作前后效果对比技术要点本节重点介绍如何绘制雪景以及如何创建图层组等技巧。图5-410所示为本实例的制作概览图。
图5-410 制作概览
制作步骤
1.制作背景制作步骤
(1)启动Photoshop,执行“文件”→“新建”命令,参照图5-411所示对打开的“新建”对话框进行设置,创建出一个新文档。(2)选择工具箱中的“渐变”工具,然后在选项栏中对渐变颜色进行设置,完毕后按下<Shift>键,在视图内由上至下绘制垂直渐变色,如图5-412所示。
(5)分别新建图层,使用同样操作方法,绘制出其他图像效果,组成如图5-415所示的雪山效果
图5-415 制作雪山效果(6)创建一个新图层,选择工具箱中的“自定形状”工具,设置前景色为白色,然后对选项栏进行设置,完毕后在视图中绘制树图像,如图5-416所示。(7)使用“移动”工具,按下<Alt>键的同时拖动绘制的树图像,将其复制,然后执行“编辑”→“自由变换”命令,对图像的大小和位置进行调整,接着在“图层”调板中,对创建的副本图层的“不透明度”选项的参数进行设置,如图5-417所示
图5-417 复制并调整图像提示:在“移动”工具选项栏中,勾选“自动选择图层”选项,单击图像,则自动选择该图像所在的图层,如果图像覆盖整个视图,则只能选择位于最上层的图像。取消该选项的勾选,则只移动当前选择状态下的图层中的图像。
(8)再次将树图像复制两个,并分别对其大小和位置进行调整,然后将较小的树图像所在图层的“不透明度”选项的参数设置为50%。效果如图5-418所示。
图5-418 复制其他树图像
图5-419 绘制图像(10)在“图层”调板中,设置刚绘制的图像所在图层的“混合模式”选项为“线性加深”,效果如图5-420所示。图5-420 设置图层混合模式
(11)执行“文件”→“新建”命令,参照图5-421所示对打开的“新建”对话框进行设置,创建出一个新文档。
图5-422 渲染云彩效果
提示:可多次按下<Ctrl+F>键重复上次滤镜操作,以达到满意的云彩效果。
(13)按下<Ctrl>键,单击Alpha 1通道,将该通道作为选区载入。使用“矩形选框”工具将选区拖动到“制作梦幻背景”文档中,并执行“选择”→“变换选区”命令,对选区的大小进行调整,如图5-423所示。
图5-423 变换选区注意:如果直接按下<Ctrl+T>键,执行的是“自由变换”命令,进行调整的是选区内的图像。
(14)创建一个新图层,将选区填充为淡蓝色(R149、G230、B242)并取消选区,设置新建图层的“混合模式”选项为“柔光”,
“不透明度”选项的参数为84%,如图5-424所示。图5-424 设置图层
(15)在“图层”调板中,将除“背景”图层之外的其他图层全部选中,然后按下<Ctrl+G>键,将其放置到一个图层组内,并将其命名为“背景”,如图5-425所示图5-425 图层编组
(16)单击“图层”调板底部的“创建新组”按钮,新建一个图层组,将其命名为“房子”。参照前面绘制图像的方法,
创建新的图层,在视图的右下方处绘制一些房子图像,然后再绘制出房子上的灯光图像,如图5-426所示。图5-426 绘制房子图像
提示:双击图层组的空白处,弹出“组属性”对话框,在对话框中更改图层组名称,
也可以在图层组的名字上直接双击,当名称呈可编辑状态时输入新名称,按下<Enter>键应用。
2.添加人物
(1)执行“文件”→“打开”命令,打开女孩素材图片,如图5-427所示。
(2)参照本书前面章节中讲过的抠像方法,将该文档中的人物图像抠出,并复制到“制作梦幻背景”文档中,然后修整边缘图像,效果如图5-428所示。
图5-428 添加人物图像提示:抠图完毕后的修整边缘操作,可以使图像边缘虚化,更好的融入梦幻背景中,不至于使人物和背景出现格格不入的现象。图5-429 设置“曲线”对话框
(4)执行“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命令,打开“色相/饱和度”对话框,如图5-430所示设置对话框,增加图像的饱和度。
图5-430 增加图像的饱和度
(5)接下来利用通道,在人物的肩膀上绘制出小熊图像,如图5-431所示
图5-432 绘制雪花图像提示:设置部分雪花图像的不透明度时,既可在绘制前的“画笔”工具和“自定形状”工具选项栏中直接设置,也可以在绘制完图像后,在图层“不透明度”选项中设置。
(7)最后在视图中添加相关的文字信息,完成实例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