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4楼丨老白丨于2010-12-03 22:17发表的 :
精品文章
—
本帖被 丨老白丨 执行加亮操作(2010-12-03)
—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 “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于是,图腾信仰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在许多图腾神话中,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是与某种动物或植物发生过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
如:《史记》记载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便成为商族的图腾;《魏书·高车传》有关匈奴单于之女下为狼妻,而产子,后遂繁衍成国;侗族传说其始祖母与一条大花蛇交配,生下一男一女,滋生繁衍成为侗族祖先;鄂伦春族称公熊为为祖父,称母熊为祖母;苗、瑶、畲传说,其祖先为龙犬,高辛帝时国家危机,龙犬救了国王并于公主成亲;台湾土著以百步蛇为祖先化身;土蕃奉弥猴为祖等等。因此,图腾崇拜与其说是对动、植物的崇拜,更准确的是对祖先的崇拜。图腾与氏族的亲缘关系常常通过氏族起源神话和称呼体现出来。
如:旗帜、族徽。中国的龙旗,据考证,夏族的旗帜就是龙旗,一至沿用到清代;古突厥人、古回鹘人都是以狼为图腾的,史书上多次记载他们打着有狼图案的旗帜;东欧许多国家都以鹰为标志,这是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罗马的古徽独首鹰,东罗马帝国成立后,又改为双首鹰。德国、美国、意大利为独首鹰,俄国、南斯拉夫为双首鹰。表示为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波斯的国徽为猫,比利时、西班牙、瑞士以狮为徽志。这些动物标志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源于原始的图腾信仰。
对图腾的崇拜还体现在禁忌上。对图腾标志的动物要敬重,禁止伤害,甚至禁止触摸、注视,不准提名字。
中国56个民族的图腾,简言之,就是56个民族在各自传统环境中所产生的自己民族的崇拜物。
满族 现有人口98.21万,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辽宁省为最多,少部分散居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肃慎人。辽、宋、元、明几个朝代则称 “女真”。长期生活在长白山以东、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阔地区。16世纪后期,努尔哈赤崛起,以女真人为主体融合了部分汉人、蒙古人和朝鲜人,形成了一个新的共同体--满族。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旗袍是满族的典型服饰也是现代流行服装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盛誉。旗袍是从满族古老的服装演变而来的。旗袍,满语称“衣介”。由于旗袍非常适合中国妇女的体形和贤淑的个性、民族的气质,后来这一源于满族的传统服装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苛葩,受到国内外妇女的青睐和赞赏。
蒙古族 现有人口480.69万,主要分布地区为:内蒙,以及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的蒙古族自治州、县。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被誉为“草原骄子”。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了。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蒙古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回族 现有人口860.30万,主要分布地区为:宁夏,以及甘肃、青海以及河南、河北、山东、云南等省份分布也较多,有大小不等的聚居区。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其先民主要是13世纪蒙古人3次西征后大批东迁的“回回”人,以及远在唐宋时期侨居中国东南沿海的穆斯林“蕃客”,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回民族。汉语为回族的共同语言,在日常交往及宗教活动中 ,回族保留了一些阿位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在边疆民 族地区,回族人民还经常使用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体现在头饰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无沿小圆帽。 妇女多戴盖头,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
藏族 现有人口459.33万,主要分布地区为:西藏,以及青海省的海北、黄南、海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和水里藏族自治县,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西藏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藏族 现有人口459.33万,主要分布地区为:西藏,以及青海省的海北、黄南、海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和水里藏族自治县,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西藏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维吾尔族 现有人口721.44万,主要分布地区为:新疆,大多聚居在天山以南的各个绿洲。“维吾尔”是民族自称。史籍记载:维吾尔族原是公元三世纪游牧于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的牧民。由于受部落间战争的影响,各个部落的分支逐渐迁徙西域(今新疆),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信仰伊斯兰教。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
哈萨克族
柯尔克孜族 现有人口14.16万,主要分布地区为:新疆西南部克孜勤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及北部的特克斯、昭苏、额敏等县。柯尔克孜族世代过着以游牧为主,兼事农耕的生活。柯尔克孜族,清代,沿用蒙古准噶尔语,称之为“布鲁特”,意即“高山上的居民”。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实厥语族 。自历史上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后,开始创制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在各民族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许多柯尔克孜族人已兼通维吾尔语文和哈萨克语文。
锡伯族 现有人口17.29万,主要分布地区为:新疆伊犁州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伊犁河流域的霍城、巩留两县,其余分布在辽宁、吉林等省。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16世纪编入蒙古“八旗”后,其社会组织发生了急剧变化,生产上转入稳定的农业经济。 18世纪中叶,清屏蔽为巩固 西北边防,将部分锡伯族迁往新疆,尔后这些锡伯族在伊犁河谷屯田定居,开拓了自己的第二故乡。锡伯族以勇武骑射著称。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达斡尔族 现有人口12.14万,主要分布地区为:新疆的塔城地区、内蒙古的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由于达斡尔族长期和当地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劳动,大部分人兼通汉、蒙古、维吾尔、哈萨克、鄂温克语。"达斡尔"是达斡尔族自称,"达斡尔"之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根据有关文献记载、传说以及达斡尔族的语言、地理分布、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研究,达斡尔族与古代契丹族有渊源关系。
塔吉克族 现有人口3.36万,主要分布地区为:新疆南疆的塔什库尔干县,以及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县。“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早在公元前的先秦时代,塔吉克族先民就已经是祖国西陲帕米尔高原这块土地上的主人。从公元前二世纪起,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开通,这里便成了东西丝路的孔道。数千年来,塔吉克人不断吸收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创造了自己颇具特色的历史与文明。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普遍使用维吾尔文,信仰伊斯兰教。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
俗称的中国五大民族
汉族 汉族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四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汉族没有产生全民族必须信仰的宗教,部分人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图腾的第二个意思是“标志”。图腾标志在原始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和象征。它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的职能。同时通过图腾标志,得到图腾的认同,受到图腾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