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到2010年的春节,因为我爸爸,岳父岳母,大舅哥一家三口,大姨子两口,来北京跟我们一起过春节,所以那一年的春节我家尤为热闹。
大年初二那天,大家没事可干,老人说去天安门广场转转吧!于是开车就出发了,春节期间的北京,路况好极了,很快便到达了目的地,下车后进入了浩大的广场。
我一边拉着儿子的手,一边充当导游给大伙解说。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我们停下来看了一会,此时,儿子挣脱我的手,去玩纪念碑外围的铁链护栏,而我也没太在意,继续带领着大家往人民大会堂方向走,一路边走边聊。当站在人民大会堂前给大家介绍的时候,我甩了甩手,突然觉得少了点什么,才猛然想起儿子已经不在我身边。“我儿子呢?你们看见了吗?”大家目目相对,谁也没注意到。
我环顾四周,仍看不见他的身影。那一刻,我吓得心脏都快跳到了嗓子眼,本能的撒腿就往来的方向跑,大叫着儿子的名字。众亲属估计还没反应过来,都傻傻的楞在那儿。当我奔跑寻找的时候,我才看清,广场好大,而我们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的路。我疯了一般,不顾一切的往前跑,当我跑到人民英雄纪念碑附近,我发现一群人围在那里,里面传来熟悉的孩子哭声。
我下意识的推开人群冲了进去,看到儿子正站在人群中央,哗啦哗啦的哭着。我蹲下身一把抱住他,那一刻,我俩都哭了。那天回家的路上,我既内疚又后怕,想了很多却无法一一梳理,只是抱着儿子的手再也没有松过。
回想起这件事,当时的我真的彻底吓坏了,我不敢想象,如果儿子就这么不见了,我该怎么办。同样,这件事也在儿子的心里留下了阴影,那一段时间的他特别没有安全感,只要是外出,就从没松开过我的手。
孩子走丢、被拐或遭遇其它意外,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作为经历过的人,我深知作为一个成人的责任。
很多时候,成人的疏忽大意、安全意识薄弱、缺乏正确的引导是酿成悲剧的源泉。
所以,在去年的北京国际书展上,当我看到日本岩崎书店展位上的图画书《我才没有迷路呢!》时,立马眼前一亮。
[日]茂利胜彦/图
李丹/译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购物中心和哥哥走散的故事,而这个故事让我立刻联想到儿子走丢的那次经历,于是当下就决定买下这本书的版权。一年后,当我在朋友圈分享这本书的中文版时,收到了很多朋友的留言,大多都曾有过“丢孩子”的经历,而这也让我更加坚信引进这本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不管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绘本《我才没走丢呢!》“硬生生”的将你带到一个“意外”情境中,跟随着走丢了的小男孩内心世界的变化,去讨论在那个当下,我们和孩子应该要怎么办?
另外,好的图画书并不满足于为你提供一个具体的答案,而是刺激你的好奇心、引发你的问题,每个问题都可以是一个起点,从而看到更多。
无论对父母还是孩子
都是一场可怕的噩梦
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该相信谁?
我想关于这一主题的讨论,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会有所收获。
毕竟,逃避并不是规避危险的正确方式,而是认识到危险的存在并学会有智慧的去面对各种意料之外。
而作为一本图画书,《我才没迷路呢》不满足于自顾自地去演着一个故事,读者只需要安安静静地翻页倾听就好。这本书的作者想方设法的把读者拉到故事里来,除了去体味一个走丢的孩子的内心世界,还给读者布置了具体的任务,让这本书没有读者的参与就显得不够完整。
在每页都会有一个以各种方式藏起来的迷路猩猩,你能发现吗?当弟弟走丢后,你能帮助哥哥在画面中找到弟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