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父母:过去希望你有出息,现在希望你能多休息丨小巴侃经济
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要说2016年和2017年放假有什么差别,以下小巴和母上大人的对话可以看出:
面对这种变化,小巴真是又惊又喜,莫名有一种被理解的感觉,不料父母的脑回路总是深不可测,只听她随后说:“想当年期望你有出息,现在真是希望你能好好休息。”
父母的担忧很说明问题,近几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大多数企业尤其是行业领头羊,纷纷在企业管理制度上打破常规工作模式的桎梏,其中就以“996上班制”和华为的“奋斗者”为典型代表。
大众加班,全民拼命
华为“奋斗者”:
华为的员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普通劳动者,第二类是奋斗者。
华为与员工签署奋斗者协议,自愿签署该协议的员工可以分享的权益要大大超出普通劳动者,享受到高额奖金、分红、配股、晋升机会。
但成为奋斗者的条件是:自愿加班、放弃带薪年休假、非指令性加班费等法定假期和报酬。
“996”上班制:
早上9点(或9点半)上班,晚上9点(或9点半)下班,周六还要加班。2014年4月,随着某互联网企业员工加班离世,996已经成为IT公司员工加班的代名词,此现象普遍存在于整个互联网大环境下。
2017年9月6日滴滴出行联合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了《珠三角智能出行大数据报告》,其中智能出行记录显示:深圳上班族平均每天8点28分上班,加班至21点后的比例为36.9%,两项数据均排在珠三角第一位,珠三角加班最多的公司排行榜中,深圳占据五席。
而早在2015年4月,滴滴就曾针对性地在北上广深地区票选“加班吸血楼”,突出体现了加班文化在中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严重性。
但无论是“996上班制”“奋斗者”或是“加班吸血楼”,依旧将“离开工作场所”视作工作完全结束,事实上相比在公司过夜打地铺,“无意识加班”与“物理下班,精神上班”的情况更普遍也更值得我们注意。
你为什么总是不由自主加班
蚂蜂窝旅行网与领英中国联合发布的《中国上班族旅行方式研究报告》显示,近九成的上班族,即便在休假中,还是会远程处理工作。41%的上班族表示有时甚至会携带电脑去旅游,以便在旅途中抽空办公,只有12%表示会主动屏蔽所有工作信息,以下为某个巴九灵在去泰国旅游的路上的朋友圈:
而这种加班类型,学术上也有说法:
无意识加班:
指的是劳动者在下班后仍然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接收并处理工作,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处于加班状态的现象。
举几个例子,下班路上,老板突然和你微信聊了下当前工作的进度,同事想和你讨论下一篇稿子的思路,亦或者是国外的客户因为时差关系,这才上班和你聊近期的项目......
这些本来在传统上随着上班时间的结束而暂停的工作,因为工作所涉及到的所有负责人处于不同的进度条,正逐渐侵蚀到了个人的生活时间,或是出于责任心或是出于无奈,你都必须在下班后处理这些业务。
而对比这几年后国人的度假状态,无意识加班已经逐渐变得有意识,甚至达成了一种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共识”——物理下班,而精神依旧在上班,像过去那样一放假就“消失7天”,根本做不到。
*数据来源:蚂蜂窝
以金融行业为例,中国放假,但美股和港股照样开市,资讯依旧需要关注并及时与同事或客户保持联系;而新媒体行业,更要随时关注国计民生。赶热点想选题,根本无法在心理上实现对工作的完全戒断。
加班成就了什么?
主观健康下降
有研究者曾从劳动经济学和职业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工作时间与职业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通过样本考察和回归计算,发现工作时间在7-8小时左右,员工对工作满意度最高,主观健康也适中,而一旦工作时间越过合适时段,工作满意度和主观健康则下降,最终形成一个倒U型的关系。
而这还是基于常规的加班情况而言的,若纳入无意识加班的要素,加班的时间被严重碎片化,劳动者无法从工作中抽身,心理上长期处于工作状态得不到休息,无法缓解正常工作时间带来的疲劳。
换取GDP的高增长?
加班文化或许从某种意义上也成就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早在2014年世界经合组织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劳动者年均工作2000-2200小时,而小巴对比世界主要国家的统计数据,再结合相对应的GDP增速发现,也许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真的是各位“拿命换来的”。
加班时间难以界定
无意识加班不以传统的“进入工作场所”为界定,社交工具又实现了生活状态与工作状态的无缝切换,一边和家人聊天,一边和同事谈工作,一边是度假,一边又和客户商讨了方案的细节。
这样的界定难度,就算引入“时薪制”也难以妥善合理地计算出时间,因此“奋斗者”倒是省了这个麻烦,直接提高最终待遇,总而言之就是工作第一。
几年前小巴刚开始工作时,小巴的父亲曾告诫说:“工作和生活千万不能混淆到一起,好好生活,努力工作。”
现在看来,他的教诲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工作和生活已经黏连一起,除了分段工作、分段生活,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如果有,请在后台留言小巴!
参考资料:
1.《“无意识加班”探析及对策研究》 肖子宽,赵慧娟
2.《狼性文化下的奋斗者_浅析_过劳死》 文兰
3.《中国经济产出效率问题研究_基于闲暇效应与国际比较视角》 王琪延
4.《工作时间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基于三种典型职业的实证分析》 吴伟炯
如果你不想加班……就看看这份职场报告吧。这份报告从职业选择、专业能力、掌握机遇等角度,告诉你职场路上的“加速”技巧,告诉你如何摆脱加班,好好生活。
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要说2016年和2017年放假有什么差别,以下小巴和母上大人的对话可以看出:
面对这种变化,小巴真是又惊又喜,莫名有一种被理解的感觉,不料父母的脑回路总是深不可测,只听她随后说:“想当年期望你有出息,现在真是希望你能好好休息。”
父母的担忧很说明问题,近几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大多数企业尤其是行业领头羊,纷纷在企业管理制度上打破常规工作模式的桎梏,其中就以“996上班制”和华为的“奋斗者”为典型代表。
大众加班,全民拼命
华为“奋斗者”:
华为的员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普通劳动者,第二类是奋斗者。
华为与员工签署奋斗者协议,自愿签署该协议的员工可以分享的权益要大大超出普通劳动者,享受到高额奖金、分红、配股、晋升机会。
但成为奋斗者的条件是:自愿加班、放弃带薪年休假、非指令性加班费等法定假期和报酬。
“996”上班制:
早上9点(或9点半)上班,晚上9点(或9点半)下班,周六还要加班。2014年4月,随着某互联网企业员工加班离世,996已经成为IT公司员工加班的代名词,此现象普遍存在于整个互联网大环境下。
2017年9月6日滴滴出行联合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了《珠三角智能出行大数据报告》,其中智能出行记录显示:深圳上班族平均每天8点28分上班,加班至21点后的比例为36.9%,两项数据均排在珠三角第一位,珠三角加班最多的公司排行榜中,深圳占据五席。
而早在2015年4月,滴滴就曾针对性地在北上广深地区票选“加班吸血楼”,突出体现了加班文化在中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严重性。
但无论是“996上班制”“奋斗者”或是“加班吸血楼”,依旧将“离开工作场所”视作工作完全结束,事实上相比在公司过夜打地铺,“无意识加班”与“物理下班,精神上班”的情况更普遍也更值得我们注意。
你为什么总是不由自主加班
蚂蜂窝旅行网与领英中国联合发布的《中国上班族旅行方式研究报告》显示,近九成的上班族,即便在休假中,还是会远程处理工作。41%的上班族表示有时甚至会携带电脑去旅游,以便在旅途中抽空办公,只有12%表示会主动屏蔽所有工作信息,以下为某个巴九灵在去泰国旅游的路上的朋友圈:
而这种加班类型,学术上也有说法:
无意识加班:
指的是劳动者在下班后仍然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接收并处理工作,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处于加班状态的现象。
举几个例子,下班路上,老板突然和你微信聊了下当前工作的进度,同事想和你讨论下一篇稿子的思路,亦或者是国外的客户因为时差关系,这才上班和你聊近期的项目......
这些本来在传统上随着上班时间的结束而暂停的工作,因为工作所涉及到的所有负责人处于不同的进度条,正逐渐侵蚀到了个人的生活时间,或是出于责任心或是出于无奈,你都必须在下班后处理这些业务。
而对比这几年后国人的度假状态,无意识加班已经逐渐变得有意识,甚至达成了一种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共识”——物理下班,而精神依旧在上班,像过去那样一放假就“消失7天”,根本做不到。
*数据来源:蚂蜂窝
以金融行业为例,中国放假,但美股和港股照样开市,资讯依旧需要关注并及时与同事或客户保持联系;而新媒体行业,更要随时关注国计民生。赶热点想选题,根本无法在心理上实现对工作的完全戒断。
加班成就了什么?
主观健康下降
有研究者曾从劳动经济学和职业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工作时间与职业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通过样本考察和回归计算,发现工作时间在7-8小时左右,员工对工作满意度最高,主观健康也适中,而一旦工作时间越过合适时段,工作满意度和主观健康则下降,最终形成一个倒U型的关系。
而这还是基于常规的加班情况而言的,若纳入无意识加班的要素,加班的时间被严重碎片化,劳动者无法从工作中抽身,心理上长期处于工作状态得不到休息,无法缓解正常工作时间带来的疲劳。
换取GDP的高增长?
加班文化或许从某种意义上也成就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早在2014年世界经合组织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劳动者年均工作2000-2200小时,而小巴对比世界主要国家的统计数据,再结合相对应的GDP增速发现,也许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真的是各位“拿命换来的”。
加班时间难以界定
无意识加班不以传统的“进入工作场所”为界定,社交工具又实现了生活状态与工作状态的无缝切换,一边和家人聊天,一边和同事谈工作,一边是度假,一边又和客户商讨了方案的细节。
这样的界定难度,就算引入“时薪制”也难以妥善合理地计算出时间,因此“奋斗者”倒是省了这个麻烦,直接提高最终待遇,总而言之就是工作第一。
几年前小巴刚开始工作时,小巴的父亲曾告诫说:“工作和生活千万不能混淆到一起,好好生活,努力工作。”
现在看来,他的教诲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工作和生活已经黏连一起,除了分段工作、分段生活,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如果有,请在后台留言小巴!
参考资料:
1.《“无意识加班”探析及对策研究》 肖子宽,赵慧娟
2.《狼性文化下的奋斗者_浅析_过劳死》 文兰
3.《中国经济产出效率问题研究_基于闲暇效应与国际比较视角》 王琪延
4.《工作时间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基于三种典型职业的实证分析》 吴伟炯
如果你不想加班……就看看这份职场报告吧。这份报告从职业选择、专业能力、掌握机遇等角度,告诉你职场路上的“加速”技巧,告诉你如何摆脱加班,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