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出生于1612年11月17日,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努尔哈赤很钟爱这个幼子,但在努尔哈赤去世的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多尔衮只有14岁,无论是年龄或者资望,都不足以成为后金的新一任领袖。
![努尔哈赤为何没选多尔衮当继承人,多尔衮又是怎样一步步上位的?](https://px.lanyin.net/image/https://ss1.baidu.com/6ONXsjip0QIZ8tyhnq/it/u=4075431397,1242588255&fm=173&s=BE2CF606491173C41CCA5B780300707A&w=310&h=449&img.JPEG?imgsec=0-KQp5kw8-Pg85NcMRFysQ&imgexp=1739440800)
多尔衮是指定的继承人这个说法的出处本身比较可疑,朝鲜史料中曾经提过一嘴,蒋良骥《东华录》顺治八年(1651)二月己亥诏内多尔衮本人也声称:
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之位原系夺立。
即使在多尔衮的“指控”中,也并没有明确指出皇太极是“夺”了自己的位。
其次,努尔哈赤生前其实并没有通过自己明确的指令确立汗位的继承人。
相反,他去世前4年的天命七年(1622),努尔哈赤宣布将来实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规定未来新汗由八旗旗主诸贝勒共同推举和废黜。
按照《清太宗实录》的记载,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二日议立新汗的贝勒会议成员有如下诸人: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阿巴泰、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杜度、岳托、硕托、萨哈廉、豪格等一共15人。
这些参会的贝勒贵族,按宗支和旗属关系可以划分为5个主要派系:
代善系:代善、岳托、硕托、萨哈廉、杜度(褚英长子);
阿敏系:阿敏、济尔哈朗;
莽古尔泰、德格类系:莽古尔泰、德格类;
皇太极系:皇太极、豪格、阿巴泰;
阿济格系: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努尔哈赤为何没选多尔衮当继承人,多尔衮又是怎样一步步上位的?](https://px.lanyin.net/image/https://ss0.baidu.com/6ONWsjip0QIZ8tyhnq/it/u=1832774217,2131396122&fm=173&s=309B1DD74D20600F58D3E4EA0300403B&w=478&h=359&img.JPEG?imgsec=0-KQp5kw8-Pg85NcMRFysQ&imgexp=1739440800)
代善系的代善、岳托、萨哈廉,阿敏系的济尔哈朗,莽古尔泰系的德格类都支持皇太极,豪格是皇太极的儿子,更不在话下,其他候选人没有一个能获得像皇太极一样的广泛支持,因而皇太极成为众贝勒推选的新大汗人选。
从当时的形势和派系格局看,也有人认为在努尔哈赤的心中,皇太极早已是新汗的人选,所谓推举不过是努尔哈赤为皇太极扫清障碍的一种手段。
上述这个说法是否确切待考,但多尔衮无论如何谈不上的继承人选。
多尔衮虽然和皇太极有疑似的杀母之仇,但是其一步步上位还是在皇太极时期。
天命十一年(1626)多尔衮就被封贝勒,但是到了天聪二年(1628),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才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并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多尔衮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睿亲王的睿即墨尔根,满语智慧之意);崇德六年至七年(1641—1642)多尔衮在大败明军的松锦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努尔哈赤为何没选多尔衮当继承人,多尔衮又是怎样一步步上位的?](https://px.lanyin.net/image/https://ss0.baidu.com/6ONWsjip0QIZ8tyhnq/it/u=2605820601,3441293476&fm=173&s=F98048904C5248C41E34C9CA0300B092&w=640&h=417&img.JPEG?imgsec=0-KQp5kw8-Pg85NcMRFysQ&imgexp=1739440800)
皇太极在某种意义上是实践了对大妃阿巴亥做出的恩养幼弟的承诺,而且其中不仅仅是因为迷信害怕立下誓言应验遭到报应,有着悉心培养多尔衮成才的因素——这也使得多尔衮对皇太极的感情极其复杂,这是后话,此处按下不表。
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之位原系夺立。
即使在多尔衮的“指控”中,也并没有明确指出皇太极是“夺”了自己的位。
相反,他去世前4年的天命七年(1622),努尔哈赤宣布将来实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规定未来新汗由八旗旗主诸贝勒共同推举和废黜。
按照《清太宗实录》的记载,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二日议立新汗的贝勒会议成员有如下诸人: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阿巴泰、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杜度、岳托、硕托、萨哈廉、豪格等一共15人。
代善系:代善、岳托、硕托、萨哈廉、杜度(褚英长子);
阿敏系:阿敏、济尔哈朗;
莽古尔泰、德格类系:莽古尔泰、德格类;
皇太极系:皇太极、豪格、阿巴泰;
阿济格系: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从当时的形势和派系格局看,也有人认为在努尔哈赤的心中,皇太极早已是新汗的人选,所谓推举不过是努尔哈赤为皇太极扫清障碍的一种手段。
多尔衮虽然和皇太极有疑似的杀母之仇,但是其一步步上位还是在皇太极时期。
天命十一年(1626)多尔衮就被封贝勒,但是到了天聪二年(1628),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才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并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多尔衮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睿亲王的睿即墨尔根,满语智慧之意);崇德六年至七年(1641—1642)多尔衮在大败明军的松锦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