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枯一荣”两大虚妄事件,揭示了《红楼梦》里贾府败亡的根源?
[table=100%,#fdeada,#ff0000,3][tr][td][align=center]
作者:刘永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21/6f61068ba6384f69b5fad0719065b072.jpeg[/img]
秦可卿的豪华葬礼、贾元春的荣耀省亲,是曹雪芹浓墨重彩,费尽心思,极力描写的两出重头戏,也是小说《红楼梦》的关键情节。可以说没有这“一枯一荣”的两大事件,就没有大观园,也就没有小说《红楼梦》的存在。
这两件重大的红白喜事,一个是铺张奢靡,备极哀荣;一个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既展现了贾府穷奢极欲、繁荣昌盛的贵族气派,也标示着贾府由盛转衰的契入点。透过这一系列喧哗热闹的夸张表演,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贾氏家族败亡的根源。
(一)令人蹊跷的秦可卿葬礼
秦可卿是宁国府贾珍的儿媳妇,也是“金陵十二钗”中最早离开人世的一个。秦可卿不过是个普通人家的女子,也没有什么显赫的地位,然而其葬礼的奢华程度令人咋舌,其规格之高,全方动员,如同国丧。如此超越常规的葬礼让人感觉十分蹊跷。
虽然秦可卿的公公贾珍对儿媳妇的去世悲痛欲绝,表示要“尽我所有”料理秦可卿的葬礼,花费巨资成其好事。但如此铺排浪费、恣意奢华还是有诸多不合情理之处。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21/bbfc5b03a8ee40aa813edf91e17b2ae1.jpeg[/img]
(秦可卿)
一是身份可疑。
贾珍花一千两银子从太监戴权手里,给儿子贾蓉买了一张“五品龙禁尉”的空头官位身份证,于是秦可卿摇身一变,就成了官员家属。但即便如此,她也并非因此就得到了多么高贵的身份。
二是规模庞大。
宁国府单单请来超度亡灵的就有一百单八众禅僧、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整整为秦可卿做了四十九天法事。送殡当天,停灵于会芳园中,灵前另请有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在祭坛作法事。送葬的车辆、轿子,各种物件设施,首尾相连,摆了有几里远。
三是规格超标。
前来参加葬礼的王孙公子、文武百官不可胜数,东西南北的郡王都设了路祭。能够享受到国丧一般的高规格待遇,秦可卿到底何德何能?最不可思议的是,北静王还亲自出面参加送殡,与其身份地位极不相称。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21/f5cd3b6eb2ac463eb901d4259cd044d7.jpeg[/img]
中国是礼仪之邦,贾家再怎么“人傻钱多”,也不能随心所欲。秦可卿的葬礼如此超越礼制、法度的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因此,这些描写就只能当作是小说家言,是曹雪芹的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写作手法,虚幻夸张,读者完全不必当真。
实际上,封建社会对于礼制的严格要求,曹雪芹自己心中也是清楚的。同样是描写葬礼,在宁国府举办贾敬的葬礼时,曹雪芹就特意虚构了一道皇帝圣旨。皇帝追赠赐予贾敬“五品”官位,还特别恩准“朝中自王公以下,准其祭吊。”。由此可见,就连什么人可以去参加什么人的葬礼都有法规严格规定,未经批准,胡作非为,招来的不只是舆论批评,甚至有可能是灭顶之灾,杀身之祸。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21/5d34d358df954bb0a0b876d676419faf.jpeg[/img]
(二)子虚乌有的贾元春省亲
秦可卿去世后,给凤姐托梦,透露了贾家即将迎来一件天大的喜事,就是元妃娘娘贾元春回家省亲。
事情的缘由还得要从元春的丈夫——当今皇帝说起,皇帝体谅宫中的嫔妃、才人,多年离开父母,亲人间思念情深。于是,他请求太上皇、皇太后恩准她们,每月逢二六日期,同意她们的眷属入宫请候。太上皇、皇太后得知后,高兴得不得了,就答应了皇帝的请求。还特别开恩,准许嫔妃们回家省亲。于是,元妃回贾家省亲就顺理成章了。大观园得以修建,贾家也因此得到了无上的荣耀。
为了迎接元妃回家省亲,贾氏家族耗尽了人力物力,极尽奢华,连元妃见了都感慨“太奢华、过费了”。可惜如此富丽堂皇的私家园林,元妃只呆了几个时辰,就不得不离开。见到家人,元妃强忍悲伤,说了一段很奇怪的话:“当日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可见,元妃入宫是情非所愿,皇宫自然就是“那不得见人的去处”。贾家父母当时听得胆战心惊,也只有好言相劝。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21/4e6cba2373c74a7785c3501f564840a3.jpeg[/img]
(贾元春)
从故事后面的发展看,贾家因为元妃省亲而大伤元气,逐渐走向衰败。值得注意的是,曹雪芹在交待元妃省亲的缘起时,涉及到了太上皇、皇太后。纵观中国历史,出现太上皇的朝代屈指可数。在《红楼梦》诞生时,之前的清王朝朝代里根本就没有“太上皇”。
所谓太上皇、皇太后恩准元妃省亲的故事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明清时期的后宫也没有嫔妃、才人回家省亲的制度,一入皇宫深似海,嫔妃宫女们根本就没有回家省亲的自由。皇帝的嫔妃们最多不过可以跟随皇帝出入宫门,如果能够得到皇帝恩准,派太监到家里问候一声,就已经是皇帝给予的莫大荣耀了。
看来,这元妃省亲也不过是作者曹雪芹代替贾家做的白日梦,是《红楼梦》的障眼法。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21/687e85ab8d6e4219a8cb90cff5cd93dd.jpeg[/img]
(三)贾氏家族败亡的根源
既然秦可卿的豪华葬礼、贾元春的荣耀省亲,这两件关系贾氏家族命运的重大事件违背了现实,都是无中生有的虚构,那么曹雪芹颇费心机的写作是不是就流于文字游戏呢?显然不是。我们避开他的障眼法,就能找到贾氏家族败亡的根源,这也正是曹雪芹因事涉朝政不敢明说,又想要告诉我们的秘密。
曹雪芹首先把矛头指向了秦可卿和她所在的宁国府。“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以贾敬为首的宁国府骄奢淫逸,礼义廉耻丧尽,淫荡污秽归集于秦可卿一身,又在秦可卿的葬礼上展露无遗。这中间出现了宦官的鬼影,出现了王爷、官员们堂而皇之的结党抱团,出现了丧失国格、礼制的腐败。
再来看元妃,她对人生、婚姻的失意让人同情,但她的回家省亲同样象征着贾家的败亡。元妃与贾家的勾通少不了宦官的奔走,而描写她不可能出现的省亲,正是贾家暗中进行外戚干政的体现。这无疑触犯了皇家的大忌。《红楼梦》第五回的判词说元妃“虎兕相逢大梦归”,表明贾元春身处“虎兕”之间,就如同掉入狼窝的羔羊,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21/a948afb5f9824cde89ab1c59b66c874a.jpeg[/img]
《红楼梦》诞生于清代前期,也就是曹雪芹在书中反复强调的“末世”。明亡清兴之际,痛定思痛,强大的明帝国亡于宦官干政,这是有识之士总结、检讨历史,达成的共识,也引起了清代统治者们的高度重视。在故宫交泰殿前,矗立着一块铁牌,上面镌刻着严禁太监干政的上谕:“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劣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特立铁牌,世世遵守。”。看看清朝皇室的祖宗家法,太监干政就意味着被处以极刑。在如此严苛的国法面前,贾家竟然敢去私下勾结太监,买卖官位,这不是在自取灭亡吗?
在《红楼梦》后四十回中,导致贾家被抄家的原因,就是贾元春的死亡,贾家失去了朝廷的靠山。贾赦、贾珍、贾琏,坑害人命,放高利贷,勾结外官等等恶行暴露,成为最直接的罪状。其背后隐藏的是血腥的宫廷权力斗争,外戚失势,贾家的保护伞轰然倒塌。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21/353995fc0aa0400ba22f95362e2f3a9a.jpeg[/img]
总结明朝灭亡的教训,清朝统治者们同样对外戚干政严加防范。宦官专权、外戚干政乃至挟制皇帝的现象在清朝很少发生。到了清代后期,朝纲日益腐败,慈禧太后垂帘听政长达数十年,可以说也正是由于外戚干政才最终导致了清朝的灭亡。这真是一个魔咒,是对那些处心积虑维护家天下的统治者们的绝佳讽刺。
曹雪芹通过对秦可卿的豪华葬礼、贾元春的荣耀省亲,这“一枯一荣”两大虚妄事件的描写,揭示了《红楼梦》贾氏家族败亡的根源。也预言了封建社会走向“末世”,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21/2705930f957f4c1cbb47b7a01271acb5.jpeg[/img]
【作者简介】刘永,四川绵阳人,现为公务员,爱好文史写作,时有诗文发表于报刊,有《文同评传》等书籍出版。
[/align]
[/td][/t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