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结账,真是撒一把银子就走吗?其实之前有个动作我们忽略了
[table=100%,#fdeada,#ff0000,3][tr][td][align=center]
我们在古典侠义公案小说,以及当下的影视古装剧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情节。就是客人在客栈吃饭住店以后,往往从口袋里抓住一把散碎银子,在手中掂一掂,随手往桌上一撒就走了。店小二走过来,也是抓起银子在手中掂一掂,就目送着客人离去。也不敢说银子给少了,也不会追着客人说,银子多了,要找补他一点。那么,古代住店吃饭,真的是这样的吗?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17/438d729324b346d382b0e864e3b8687c.jpeg[/img](网络配图)
有人可能会说,肯定不是这样的。之所以在影视剧及侠义公案小说中被演成这样,有几个原因。
其一,影视剧及侠义公案小说中,所描写的对象主要都是侠客。侠客们都是带刀弄枪的,可能一言不合,那刀剑“铮”的一声就拔出来了,砍翻桌椅,打碎门窗,都是常有的事。甚至砍死个把人,也没人敢管。因此,不会有店家在乎银两的问题。谁在乎,谁可能就没命了。
其二,既然写的演的都是大侠的故事,大侠们给出的钱绝对不会少,用不着去斤斤计较。为什么不会少呢?一是大侠们的钱,大都是依靠暴力得来的。因为得来得非常容易,就不会去珍惜。二是大侠们都是有身份的人。江湖就是社会。写江湖,也就是写社会。既然是有身份的人,给钱的时候给少了,那可是一件丢脸失名头的事情。
其三,影视剧的每个镜头都是很珍贵的,常常是按秒计算的。如果还要拍摄找补钱的过程,既无趣,又浪费时间。所以,影视剧中都不会拍这个。但是,也不能拍不给钱。不给钱,显然是不合常理的。又不是公社食堂,怎么可能不给钱呢?同时,不给钱还意味着吃“霸王餐”,其所代表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影视剧拍一个恶棍吃“霸王餐”也就罢了,拍侠客也吃“霸王餐”,那可就不恰当了。
这几个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无论是公案小说,还是影视剧,都是文艺作品。文艺作品肯定要对生活进行提炼,不可能完完全全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写。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17/943b202513e5476e9fd40a10040a5f8e.jpeg[/img](网络配图)
那么,这里就遇到一个问题,如果不考虑住店吃饭的人是不是侠客,是不是带着刀剑,他在吃饭住店的时候,是不是就是这样给钱的呢?
当然了,实际上,古代住店吃饭后结账,给出银子,通常是需要用秤来称的。如果给出的银块,数量不够,就需要再添加一块。但如果给出的银块,数量多了,就需要用剪刀剪下来,直到合适为止。
除了称重量以外,店小二还要判断银块的成色是否充足。也就是说,要判断是真银还是只在上面镀了一层。因此,一般都会用刀割一下,或者用牙齿咬一下。银子很软,轻轻咬一下就能够判断。
不过,话说回来,实际上,一般住店吃饭,真正用银子来支付的情况,其实是不多的。银子比较贵,住个小店,吃个小饭,都用不了这么多。因此,真正揣在身上,起流通作用的,是铜钱铁钱。后来,在发明钞票以后,很大额的面值,会用钞票来替代。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17/64d3b58006f2434caddbe2fb669c6d8b.png[/img](网络配图)
那么,是不是就说,影视剧及侠义公案小说中写的演的那些,都是假的呢?
说是假的,这个也不对。
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到,侠客在给钱,以及店小二在收钱的时候,都有抓起银两,在手中掂一掂的这个动作。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在判断银子的成色和重量。根据外观的体积,再掂一掂轻重,就可以判断这银子是真是假。同时,用手掂一掂,有经验的店小二,一般都会判断出轻重。
对于店家来说,只要不是太离谱,就不会追究。毕竟人家手中拿着刀剑呢!
而影视剧在拍摄的时候,这个掂的动作,既表达了“称重”这样一个意思,而且动作也极为潇洒。两个目的就达到了,所以影视剧就不会显得假了
[/align]
[/td][/t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