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贾母之前,我们不得不先说一说《红楼梦》中贾家的衰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个赫赫扬扬,已历五世的家族在政治、经济、人才等等方面都出现了问题。
政治方面,贾家在朝中无人,唯一有实权的贾政只是个小小的工部营缮郎,再有就是元春在宫中做“贤德妃”,可后来也是早早去世,贾家没办法再跻身贵族圈儿中,只能被上层阶层逐渐边缘化,失去了政治优势。
经济方面,贾家内部花费巨大,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出的多,进的少,明明家中无银钱了,可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维持表面的繁荣,贾珍、贾赦等人沉迷酒色,动辄花几百两银子娶小妾,宫中的太监们也时不时来贾府打抽丰;可贾家实际的收入只有贾政等人的公务工资,再加上郊外几个庄子收租金,哪里禁得住花?要不是王熙凤频频想挣钱的法子,用月钱在外面放贷挣利钱,并悉心整治贾府,贾家早就没落了。
人才方面,贾家到了第四代,不肖子孙居多,运筹谋划者无一,贪图享乐者倒是不少,正如宁国二公所言,贾家唯一有潜力振兴贾府的只有贾宝玉一人,可贾宝玉却又沉溺于女儿堆中,不思进取,终丧失了贾府最后的生机。
这些危机贾母看到了吗?以贾母的阅历,恐怕早就预料到了,试想《红楼梦》第二回,彼时林黛玉尚未进贾府,便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桥段,冷子兴作为一个普通外人都能看到贾家的败象:
冷子兴道:“如今生齿日繁,事物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尽上来了。”——第二回
冷子兴一个普通市井之人,尚能清楚看到贾家衰败,贾母世事洞明,如何会反应不过来?问题在于,她作为一个妇道人家,根本无力挽回这一切,她既没办法带领贾家重新走向政治巅峰,更没办法为贾家创建挣钱渠道,更何况自己年老,管家之权已经交给了王夫人;教育孩子方面,贾母确实出现了纰漏,她对贾宝玉太过溺爱,导致贾宝玉有恃无恐,终养成了“富贵闲人”的秉性,难以身负重任。
第七十五回,贾府的败相展现无遗,贾家连最基本的吃饭也出现了问题,贾母等主子所吃的红稻米已经不够吃了,只好紧着贾母先吃,尤氏等人只能和普通丫环们一起吃白梗米饭,这些都被贾母看在眼里,她用一句“这正是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调侃,可内心的落寞又有谁知道。
还是第七十五回,江南甄家被抄,贾府上下议论纷纷,贾母的反应很有意思:
贾母点头叹道:“咱们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日赏月是正经。”——第七十五回
贾母这句话可谓意味深长,“咱们别管人家的事”,按照正常逻辑,下面一句话应该是“咱们家都这样了,哪还有心思管别人家”,可贾母将这句话憋了下去,转而用中秋赏月来掩盖这种落寞。脂砚斋对贾母的这段话有所解释:
贾母已看破狐悲兔死。故不改以往,聊来自遣尔。对于贾府的衰败,贾母唯一能做的就是暗中帮助王熙凤支撑起这个家,《红楼梦》文本中,王熙凤曾多次找鸳鸯帮忙,将老太太暂时用不到的金银家伙偷几大箱子出去卖了,以解贾府官中缺钱的燃眉之急,虽然名义上说是“鸳鸯偷拿”,但鸳鸯肯定是向贾母汇报过的,在经过贾母的允许后,才帮助王熙凤的。这也不难理解,若是贾母大张旗鼓地帮,荣国府大房难免会决定贾母偏心,由此滋生内部矛盾,这是贾母不愿意看到的。
这也是贾母唯一能做的了,她自始至终都没有袖手旁观,只是对未来的绝路看得过于清楚,反而释怀了许多,就像面对甄家被抄家,贾母干脆以“商量咱们八月十五赏月是正经”这种置身其外的方式,换得一时的心理慰藉,还是那句话:最清醒的人最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