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童年都看过这样一部作品,搞笑风趣却又不失低俗,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同时又能反映时弊,时至今日看这部作品都充满了教育意味,它就是《老夫子》。
在上个世纪,电视和网络不发达的年代,平面书刊成为重要的传播物,老夫子因为通俗易懂的搞笑剧情成为了书刊中最受欢迎的读物之一。这部作品的风靡离不开作者王泽(原名王家禧、笔名王泽)的辛苦付出,从1962年创作至今老夫子漫画出版已达到400套,在中国早期漫画史上绝对是里程碑式的典范。
作者王泽1944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西洋画专业,在当时来说绝对是一个高端人才,1962年起开始创作漫画《老夫子》,在香港的报章杂志上刊载。刊载之后马上成为了那个时代最热销的读物之一。70-80年代在香港谈起这个作品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也正是因为《老夫子》这部作品,王泽成为了那个时代香港最具影响力的漫画家之一。如今我们谈起《老夫子》这部作品作者的印象,就是王泽这个人名,这是小时候连载的读物留给我们的印象,上面都会标注作者是王泽。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2001年作家冯骥才曾出版了一本名为《文化发掘老夫子出土——为朋弟抱打不平》的书,上面贴图展示了朋弟原作的漫画,直接指责王泽所创作的《老夫子》是抄袭中国已故漫画家朋弟的《老夫子》。
王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漫画家,在1937年至1943年所创作的经典漫画人物“老夫子”、“老白薯”等经典形象在京津一带广为流传,1957年朋弟发表了最后的漫画作品《老白薯出土》,因为当时的环境影响,这部作品彻底停止了更新。冯骥才先生的公布让老夫子这部作品再次饱受争议,至此《老夫子》的作者就要打上一个问号了?这部作品究竟算不算是王泽的原创作品呢?
这里我们就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对比,主角老夫子,左边为朋弟原名(冯棣)最初所创造的老夫子形象,右边是王泽创造的老夫子形象,是不是非常相似呢?唯一的区别就是王泽所创作的老夫子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长腿欧巴。
其次是老夫子的好朋友大番薯,朋弟版称之为“老白薯”,王泽版的也非常相似,一样的发型三根头发,甚至都是相同的诸如身材。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不一样的服饰,换了个和老夫子相同的服饰,如此雷同的不仅仅是人物设定,剧情上面也有类似的情节,难道这仅仅是巧合吗?那也真的太巧了。
朋弟最初创作的老夫子流行于上个世纪1937-1943年间,并且只在京津一带发行,在五十年代后逐渐销声匿迹。而王泽的老夫子创作于1962年,70-80年在香港地区流行。在那个不发达的年代,信息很难流通,所以很少有人关注这些相似之处,原作者朋弟也早在1983年过世,直到2001年通过作家冯骥才的公开指责,才将此事挖掘。
人物形象以及剧情的相似程度无疑后者就是抄袭,在读者眼中王泽绝对是剽窃了原作者朋弟的形象设定和部分故事情节。虽然本人公开声明自己是原创作者,但在这样明显的事实面前狡辩也显得无力。
在《吴云新文集》第652页中描写到:“1980年,朋弟73岁,漫画家黄冠廉将王泽在香港出版的《老夫子》拿给朋弟看,冯(朋弟本名冯棣)木然,微笑而已,其时脑已萎缩,已无当年风采。”
现如今版权意识越来越好,法律对于原作者的保护也越来越严格,但当时并不是这样,没有很好的法律保护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更何况朋弟看到王泽版的老夫子时已经处于意识模糊的状态,更别说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
时至今日在很多漫迷的心中都认为王泽是老夫子的原作者,其实并不是这样,如果不是当时内地“思想”控制严格,老夫子被迫停止更新,后期必定会继续连载,哪怕不是家喻户晓的名作至少也是中国漫画史上值得记载的一部作品。
当然王泽的二次创作也让老夫子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作品,但并不能否定他抄袭的嫌疑。现如今虽然两人都已经离去,但如果真的对簿公堂胜利的一定会是朋弟老师,根据法律来说这点无可厚非,因为两个版本真的太相似了。
抄袭就是抄袭,哪怕你是流芳百世的作家,这就是一种可耻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