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云冈石窟!](https://hd.lanyin.net/11884/20/05/12/374_570000_a52b531621689ae.jpeg)
你一定听说过它
虽然可能从未谋面
故事开始于一千多年前
以刀、锤、斧、凿的尖利
决然抚平山崖的棱角
在“叮叮当当”的回响中
岩石的粗砺被驯服
曾经的坚硬顽固
就那么自然而又神奇地
化作了一片法相庄严
![点击查看原图](https://hd.lanyin.net/11884/thumb/20/05/12/374_570000_35693f301901a20.jpeg)
云冈石窟五华洞前石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供图
王朝兴衰、时代变迁、文化交融
……
一个个错落的窟龛中
藏着许多人的
许多故事
它
是 云冈石窟
![这就是云冈石窟!](https://hd.lanyin.net/11884/20/05/12/374_570000_ae5bd300d6a739e.jpeg)
雕凿
武州川水又东南流,水侧有石,祗洹舍并诸窟室,比丘尼所居也。其水又东转迳灵岩南,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
悠悠流淌的武州川水
见过很多人的身影行过
然而有一段见证
与众不同
![点击查看原图](https://hd.lanyin.net/11884/thumb/20/05/12/374_570000_2e85611d57f0a8e.jpeg)
云冈石窟景区内秋色美不胜收。新华社记者 范敏达 摄
那是在距今1500余年的北魏年间
这里是王朝的都城——平城
伫立于岸边的
是高僧昙曜
瘦劲骨骼,袈裟飘逸
![这就是云冈石窟!](https://hd.lanyin.net/11884/20/05/12/374_570000_8f528b419f70cb7.jpeg)
他那时大约不知道
自己的执着与诚心
最终会演化成
东西绵延约一公里的蔚然大观
——
正是他
“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
揭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
![这就是云冈石窟!](https://hd.lanyin.net/11884/20/05/12/374_570000_80320728021290e.jpeg)
从北魏文成帝复法启开凿之始
到北魏正光年间终结
营造这片盛景
大致历经了 近70年之久
而如今
透过 45个主要洞窟、209个附属洞窟
1100多个佛龛、18000余平方米雕刻面积
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
扑面而来的恢弘雄浑
![点击查看原图](https://hd.lanyin.net/11884/thumb/20/05/12/374_570000_ed7b527dd27ba46.jpeg)
大同云冈石窟景区一座洞窟内的石刻佛像头部。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盛大之外,别有匠心
大大小小的造像
最高者17米
最小者仅2厘米
![这就是云冈石窟!](https://hd.lanyin.net/11884/20/05/12/374_570000_4f87fc160d820b6.jpeg)
万千雕凿费尽工夫
刻划出的
是历史的模样
融汇
一如来,一世界,一翼、一蹄、一花、一叶,各具精严,写不胜写,画不胜画。后顾方作无限之留恋,前瞻又引起无量之企求。
——冰心
北魏
驰骋纵横的游牧民族建立起王朝
佛教
兴于西方而法流东国
在武州(周)山南麓
这场相遇
碰撞出了云冈石窟
![这就是云冈石窟!](https://hd.lanyin.net/11884/20/05/12/374_570000_b62d2cf89ffb049.jpeg)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多元文化的融合
成为了琳琅满目的线条与雕饰
![点击查看原图](https://hd.lanyin.net/11884/thumb/20/05/12/374_570000_80f5a37d0375dcb.jpeg)
云冈石窟石刻。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供图
早期的昙曜五窟
造像作风劲健质朴
技艺上承汉代的优秀传统
也吸收融合了
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
中期石窟富丽堂皇
从洞窟形制到雕刻内容和风格
均有明显的汉化特征
而晚期的佛像与菩萨
面形消瘦、长颈、肩窄且下削
正是清新典雅“秀骨清像”
![点击查看原图](https://hd.lanyin.net/11884/thumb/20/05/12/374_570000_885eb7c6f178270.jpeg)
大同云冈石窟景区一座洞窟内的石刻造像。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令人目眩的
不只是艺术上的登峰造极
更有历史、建筑、音乐等等内容
徐徐铺展
![点击查看原图](https://hd.lanyin.net/11884/thumb/20/05/12/374_570000_21ca63ab9b5c95c.jpeg)
云冈石窟第10窟明窗莲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供图
比如著名的“音乐窟”
前室北壁最上层天宫伎乐十四身
分别演奏吹指、齐鼓、排箫、
琵琶、横笛、琴、五弦、筚篥、
箜篌、腰鼓、义嘴笛、法螺等乐器
门楣上一组舞伎群
动作连贯,气韵奔放
![点击查看原图](https://hd.lanyin.net/11884/thumb/20/05/12/374_570000_75bfb14749a0d69.jpeg)
云冈石窟第6窟中心塔柱。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供图
融汇于此,也定格于此
无数种奇想
有了共同的名字:
“云冈石窟”
更迭
北魏雄风犹拂面,万里铁骑归佛山。
——余秋雨
初见云冈石窟的人
总会生出这样的好奇:
佛像身上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小洞?
![这就是云冈石窟!](https://hd.lanyin.net/11884/20/05/12/374_570000_b2bc8b03890e6e7.jpeg)
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
那是岁月更迭留下的痕迹
在漫长的时光里
云冈石窟进行了多次
大规模的泥塑翻新及维修
在修补佛像时
工匠打孔把木桩嵌入佛像并固定
之后缠麻
外覆泥塑彩绘
然而
又过去很多年
泥皮脱落,木桩枯朽
终究只有这些孔洞
留了下来
![这就是云冈石窟!](https://hd.lanyin.net/11884/20/05/12/374_570000_44492b3686781af.jpeg)
再坚固的岩石
也抵挡不住时间的力量
然而,总有一些东西
在时光轮转中
愈发闪亮
那是文明的宽度
也是文化的温度
![这就是云冈石窟!](https://hd.lanyin.net/11884/20/05/12/374_570000_27189d7f954e513.jpeg)
正如众多佛像
口角边挂着的笑容
端庄而自信
纵是千载过后
依旧动人如初
![点击查看原图](https://hd.lanyin.net/11884/thumb/20/05/12/374_570000_38f345766823b49.jpeg)
云冈石窟第5窟佛像。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供图
逝者如斯夫
顺着历史的河流回望
我们却愈发折服于
它无与伦比的美
更愈发惊叹于
它独一无二的价值
云冈石窟
中国第一个规模巨大的石窟群
它是东方石雕艺术的精魂
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
代表着公元5-6世纪佛教艺术的
最高成就
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
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它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瑰宝
与印度阿旃陀石窟、阿富汗巴米扬石窟
并称为世界三大石雕艺术宝库
它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遗产
![这就是云冈石窟!](https://hd.lanyin.net/11884/20/05/12/374_570000_bca5585e8eed4cc.jpeg)
撩拨开历史的重重帘幕
它一直就在那里
不动声色
却光彩夺目
这就是
云冈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