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学写作160:第49回⑦割腥啖膻芦雪广“遭劫”
[table=100%,#fdeada,#ff0000,3][tr][td][align=center]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513/b1eb0adfcff34f90b5aa6c756a072dec.jpeg[/img]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513/2276cfe2effe42d9905f094caaf292e4.jpeg[/img]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513/9a1092429c6b4ad48c1a8b79733e7684.jpeg[/img]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513/5dce4ac238304c13b078fe11d9d7bb9d.jpeg[/img]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513/21837d3dce4b4e85ba31e67c1544002e.jpeg[/img]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513/b86d523245784304b18a5bbfaf6f95e0.jpeg[/img]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513/373d65ff1ca9448096073fa336ef00ae.jpeg[/img]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513/0d0d49687cc643b0b31e25447cc631c8.jpeg[/img]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513/5a560519eb7e4565bc0a1a1dd158b6c8.jpeg[/img]
大家用完早饭,进入大观园,一齐赶往芦雪广。第四十九回进入第七个场景:“ [b]割腥啖膻芦雪广‘遭劫’[/b]”,归入贾府气运线。
到了芦雪广,大家“ [b]听李纨出题限韵[/b]”时,发现少了湘云、宝玉二人。黛玉就说:“ [b]他两个再到不了一处,若到一处,定要生出多少事故来,这会子一定算计那块鹿肉呢![/b]”知宝玉者,颦儿也。这番话,唯有黛玉这种一派天然、从不矫言伪饰的性格说出来才自然。曹师用这句话带出了湘云和黛玉目前的关系状态:尽管湘云自第二十二回起便对黛玉多有成见,只要有机会就言语攻击,但黛玉对湘云却始终毫无芥蒂。从线索设计的角度,黛玉这一句话还起到了维系线索的作用,将前文鹿肉的伏笔线索继续拉拽保持,确保故事主线不会偏离“割腥啖膻”的预设情境。
“ [b]正说着,只见李婶也走来看热闹[/b]”,就问李纨:“ [b]怎么那一个带玉的哥儿合那一个挂金麒麟的姐儿那样干净清秀,又不少吃的,他两个在那里商议着要吃生肉呢!说的有来有去的,我只不信,肉也生吃的?[/b]”
曹师要写湘云和宝玉准备收拾鹿肉吃,照例不能平铺直叙,必定要通过第三方进行观察或者发生遭遇,再自然引出当前视角无法窥见的细节。这里的“李婶”,就是那个必不可少的第三方。为了人物语气惟妙惟肖,曹师还特意安排李婶形容二人是“带玉的哥儿”、“带金麒麟的姐儿”。李婶前几日才刚刚进入贾府,因此记不住宝玉和湘云的名字,也属正常。
众人听了,都笑道:“ [b]了不得了,快拿了他两个来![/b]”黛玉笑道:“ [b]这可是云丫头闹的,我的卦再不错。[/b]”“我的卦”这几个字出自黛玉之口,很有些突然,曹师前后文中并没有交代有关背景,想来是想突出黛玉近期经常接触卦辞或卜卦相关的事物。
至此,“割腥啖膻”的全部准备铺垫也已经就绪,可以正式进入大家的视线。
于是曹师安排“ [b]李纨等忙出来看[/b]”,找着他两个说道:“ [b]你们两个要吃生的,我送你们到老太太那里去吃去,那怕吃一只生鹿,撑病了不与我相干。这么大雪怪冷的,替我作祸呢![/b]”李纨这句话半真半假、气势夺人,从某种角度来说,李纨的这种气势并不比凤姐查。只不过,相比凤姐,李纨只是偶露峥嵘,大多数时间要矜持许多。
宝玉忙笑道:“ [b]没有的事,我们要烧着吃呢。[/b]”李纨道:“ [b]这还罢了。[/b]”说着, [b]只见老婆子们拿了铁炉、铁叉、铁丝蒙来[/b]。李纨道:“ [b]仔细割了手,可不许哭。[/b]”说着,跟探春进去了。这时候,“ [b]凤姐打发平儿过来回复不能来,为发放年例正忙。[/b]”凤姐派平儿来传话,一来可能是真忙,二者也确有推脱之意,三则顺便把平儿送到大家面前,为后续围绕平儿发生的事件,提供合理性依据。
果然“ [b]湘云见了平儿,那里肯放,平儿也是个好顽的,素日跟着凤姐不能常空,见如此有趣,乐得顽笑,因而褪去手上的镯子,三个人围着火,平儿便要先烧三块吃。[/b]”平儿是凤姐的左膀右臂,凤姐正忙着发放年例,平儿自己却见“肉”心喜,留下来跟大家一起烧烤,还吃得这么尽兴,“ [b]褪去了手上的镯子[/b]”。曹师这种安排,为后文凤姐亲临芦雪广做好了铺垫。至于平儿的镯子,也是曹师另外设置的伏笔,后文很快会发生作用。从小说创作的角度,《红》书的看点极多,其中纵横交错的各种伏笔手法,是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那边“ [b]宝钗、黛玉平素看惯了,不以为异,宝琴等及李婶深为罕事。[/b]”这次临时“ [b]凑社[/b]”有新来的宾客在场,因此这一句交代,必不可少。曹师通过新客的视角和大家的反应,快速带出湘云与宝玉二人的劳动成果。
这是探春与李纨等已议定了题韵,探春笑道:“ [b]你闻闻香气,这里都闻见了,我也吃去。[/b]”说着,也找了他们出来。李纨也随后赶来,说:“ [b]客齐了,你们还没吃彀?[/b]”字里行间,表露出李纨对众姊妹也有些无奈。湘云一面吃一面说道:“ [b]我吃这个,方爱喝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b]”曹师继续通过对白,深度刻画书中人物。
湘云正说着,“ [b]只见宝琴披着凫靨裘站在那里笑[/b]。”面对此情此景,宝琴表现的很矜持,显然还没有融入众人,还没有园子里众姊妹的做派。
湘云笑道:“ [b]傻子,过来尝尝![/b]”湘云年纪虽小,但在宝琴面前,却显得非常老辣,直接给宝琴取了绰号。宝琴笑说:“ [b]怪臟的。[/b]”不以“傻子”绰号为意,矜持+1。
宝钗笑道:“ [b]你尝尝去,却好吃的,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b]”宝琴听了,便过去吃了一块,果觉好吃,便也吃了起来。宝琴的这番举动,颇有些像黛玉初进荣国府,一举一动均观察模仿贾府中人。虽然曹师没有直说,但宝琴似乎一直在模仿黛玉。直到宝钗说了一句“不然他也爱吃”之后,宝琴才放下身段,过去尝了一口鹿肉,进而“吃了起来”。
没多大会儿,凤姐打发小丫头过来叫平儿,平儿说:“ [b]史大姑娘拉着我呢,你先去罢![/b]”小丫头听说只好去了。不一会儿,显然听到小丫头禀报的“ [b]凤姐也披了斗篷走来[/b]”,笑道:“ [b]吃这样好东西,也不告诉我。[/b]”说着也凑着一处吃起来。看大家吃的热闹,黛玉在一旁笑道:“ [b]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广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广一大哭。[/b]”
黛玉的“一群花子”、“作践”、“遭劫”、“一大哭”等语,鲜活灵动,妙趣横生,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景中人物瞬间定格,在人物和读者心中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曹师此前很久都在写群像,此时先由宝钗提点宝琴,带出黛玉不能吃鹿肉,再由黛玉自己发声,对众人的吃相进行点评。既照顾了文字节奏,又补充了割腥啖膻的“局外人”视角。
湘云笑道:“ [b]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假清高,最可厌。我们这会子腥羶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b]”宝钗笑道:“ [b]你回来若你的不好了,那肉给你掏出来,就把这雪压芦苇摁上些,以完此劫。[/b]”湘云对黛玉,仍是针锋相对,一有机会就打压;而宝钗则对黛玉处处维护,显然感情颇为亲密。简简单单的两句对话,假小子史湘云的泼辣犀利,大姐大薛宝钗的敏锐强势,便尽收眼底。曹师超高的文字效率,离不开别具匠心的情节和对白设计。
大家吃完鹿肉,洗漱了一回。“ [b]平儿戴镯子时却少了一个,前后左右乱找了一番,踪迹全无。[/b]”众人都诧异。曹师笔下,就是不可以平铺直叙,必定要此伏彼起,曲曲折折。凤姐笑道:“ [b]我知道这镯子去向,你们只管作诗去,你们也不用找,只管前头去,不出三日包管就有了。[/b]”说着又问:“ [b]你们今儿作什么诗?老太太说,离年又近了,正月里还是该作些灯谜儿大家顽笑才是。[/b]”
平儿的镯子少了一只,事情可小可大。由于现场有新客在,因此必须快速消除负面影响。于是凤姐很淡定地告诉大家“知道镯子去向”,接着又快速把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作诗和灯谜上。这番努力保住了贾府的颜面,非常符合凤姐内府总管的身份。
众人听了果然都笑道:“ [b]可是到忘了,如今赶着作几个好的,预备着正月里顽。[/b]”说着,一齐来到地炕屋内,“ [b]只见杯盘果菜俱已摆齐,墙上已贴出诗题、韵脚、格式来了。[/b]”由此可见,在大家忙着吃烤肉的时候,李纨已经把诗社的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到这时,曹师照例不能直接描述、而要安排第三人用眼睛去“看”墙上张贴的内容。众人中,只有宝玉、湘云一直在外面忙着烤肉,两人对诗社又格外热心,因此,宝玉和湘云是观察题、韵的最佳人选。
“ [b]宝玉、湘云二人忙看时,只见题目是即景联五言排律一首,限二萧韵,后面尚未列次序。[/b]”李纨道:“ [b]我不大会作诗,我只起三句罢,然后谁先得了谁先联。[/b]”宝钗道:“ [b]到底分个次序。[/b]”至此,第四十九回的第七个场景,也是最后一个场景结束。
从香菱学诗小有所成开始,曹师就刻意安排“诗社”两个字在读者的视野里多次闪现,而后又用整个第四十九回,对“诗社”进行了充分的铺垫和准备,新人加入、美景无边、割腥啖膻,种种热身垫场,直到此刻,才万流归宗,铺垫准备文字完结,“诗社”活动将于下一回正式开启。
[/align]
[/td][/tr][/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