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是位幸运儿,也是一位有大才的英明君主。他老练于为君之道,行事有度,让人钦佩和敬服,在位期间没有说他不好的大臣和百姓,即使是被其判处死刑的有罪之王公,也对刘恒没有怨言。汉文帝在位期间对汉朝的改变颇大,即使是高祖刘邦和高后吕雉两者执政所得合起来都没有他大。此事并非虚言。刘邦是开拓者,吕雉是稳固者,刘恒则是改革者。汉文帝在位期间接二连三地改变律法,用其他朝代批判改革的话来说就是:
动摇国本,天下大乱。
有如过江之鲫的反对者,无论是指导和进行改革的人是皇帝还是大臣。唯独他刘恒,没有引起他人反对。反倒是称赞他为明君。而这,正是刘恒的高明过人之处。
废连坐
孝文皇帝元年十二月,刘恒刚从代王变为汉天子的第三个月,他便开始进行
“大刀阔斧”
的改革。皇帝刘恒先找到相关大臣说:“法律是国家用来引导人们向善和杜绝罪恶的。现在犯人定罪后竟连其无罪的父母妻妾、儿子兄弟等都要被株连抓起来当奴婢,我是很不喜欢这样做法的,你们讨论一下怎么改好。”见刘恒此意,群臣自然忙活起来,思考这问题该怎么解决好。思前想后,没个结果,只能硬着头皮说:“百姓不能自治所以采用法律禁止啊,连坐是为了约束百姓不要轻易触碰法律,这样的做法自古以来便有,是很好没什么不对的。”
其实连坐株连实行大规模普及,是在秦国商鞅变法之后,说是自古以来,不过是秦人压迫百姓的暴政。因此刘恒直接怼回去,让他们再考虑考虑,说到这份上了,再不同意且拿出方案来,怕是要免职了。大臣们说:
“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请奉诏书,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拍了一顿马屁,再向皇帝刘恒请诏书,废除连坐没为奴婢的法令。这不仅仅是庶民的胜利和福音,还是那些大大小小官吏的福音,终于不用担惊受怕被自己的亲朋坑了,
“罪不及父母,祸不及妻儿”
的基本法律格调定下。
开言路
孝文皇帝二年三月,皇帝刘恒又掀起了改革波澜,他对下面的臣子说道:“古时候的帝王治理天下,会设有写善言的旌旗和书批语的木柱,让国家言论不至于堵塞,有贤能的人可以发表有利于国家治理的言论。可现如今,法律上有诽谤妖言之罪,大臣们都不敢放心地畅所欲言,担心自己的言论受罚。这样一来,身为君主的我怎么能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呢,还怎么让远方的贤能之人来主动投靠朝廷呢。所以应该废除这项刑法,以后类似的罪行别说定罪了,你们审理都别审理了,放过他们吧。”
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
这事没有引起什么讨论和反对,大家都认为这是件利于所有人的好事啊。
千古仁义之举——废肉刑
孝文皇帝十三年五月,齐国的太仓令淳于意本是公正廉洁、颇有才干的好官,可是因为他的一次疏忽大意导致有民众无辜身死,因犯下罪行所以被诏狱逮捕送到长安去接受肉刑。淳于意有五个孩子,却全部都是女儿,没有一个儿子,因而出现这样的事连帮忙运作减罪的人都没有,便怒骂女儿:
“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
小女儿缇萦听到这话很悲伤很难过,也很不服气,所以跟着父亲到达长安,上书皇帝,关键是皇帝看到后还做出回应了。不得不说,刘恒真的是百姓心目中的仁德之君,换到别的皇帝,这事根本不可能。
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妾原没入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
汉文帝看到后感慨万千,回忆到上古时期的圣王治世,不过用简单的衣帽差别来羞辱罪犯,民众就不敢犯罪了。肉刑泛指对受害者肉体伤害的处罚,例如墨、劓、剕、宫等,最轻的是人脸或身体刺字,及涂上颜料,其他的都是会对人体造成极大残缺的刑罚,非常不人道。刘恒便借着这个机会选择了全国废除肉刑,
“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
此举被被后人誉为
“千古之仁政”
,真不是一点虚言,肉刑对人体伤害实在太大了。
说到最后,大家明白了为何汉文帝接二连三地改变律法,没有造成国家动荡和臣民反对了吗?汉文帝刘恒是在顺应民心和大势啊,干的全是符合大臣和百姓利益的事,没有碰谁的利益蛋糕,怎么会反对,跟怎么会造成国家动荡。这三项律法改变下来,除非刘恒后面再做很多件什么天怒人怨、民不聊生的事,不然百姓和大臣容忍度是很高的,不会轻易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