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以讽刺见长,重在描摹儒林百态,塑造了一批或可笑、或可叹、或可悲、或可恨、或可敬的读书人和官场人形象。
但书中有些着墨不多的普通百姓的形象,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今天,说说其间几个令人感动的慈母。
范进的母亲
大家对范进故事耳熟能详,但估计多数人对其母印象模糊。相比范进、胡屠户,这个老太太几乎没存在感,但书中有个关于她的细节很传神。
范进中举发疯后,众人撺掇胡屠户去把他打醒。
于是,胡屠户连喝两碗酒,“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
眼看儿子就要挨打,范进母亲追了出来,对胡屠户说——
“亲家,你这可吓他一吓,却不要把他打伤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子已经五十四岁,可在母亲心里仍是被记挂、不能受伤害的孩子!
这时的范进母亲,就是个普通的慈母,但正是如此,她的形象更让人觉得可敬。
可以说,范进故事里,范进、胡屠户、张静斋等一众人物形象都是可笑的,作者在他们身上落笔多是讽刺,但唯有这个母亲形象,作者不带半点调侃戏谑,只用一颗感恩之心在塑造。
匡超人的母亲
由质朴孝顺的乡村青年变成虚伪狡诈、毫无廉耻的恶劣之徒,匡超人是《儒林外史》中的坏蛋之一。
但他的母亲却是个典型的慈母。
匡超人变坏前,先是在城里艰难谋生,后得马二先生资助,才有盘缠回乡奉养父母。
刚到家,母子见面,书中出现温情一幕——
母亲听见是他的声音,开门迎了出来。……他娘捏一捏他身上,见他穿着极厚的棉袄,方才放心,向他说道:“自从你跟了客人去后,这一年多,我的肉身时刻不安!一夜梦见你掉在水里,我哭醒来。一夜又梦见你把腿跌折了。一夜又梦见你脸上生了一个大疙瘩,指与我看,我替你拿手拈,总拈不掉。一夜又梦见你来家望着我哭,把我也哭醒了。一夜又梦见你头戴纱帽,说做了官。我笑着说:‘我一个庄农人家,哪有官做?’傍一个人道:‘这官不是你儿子,你儿子却也做了官,却是今生再也不到你跟前来了。’我又哭起来说:‘若做了官就不得见面,这官就不做他也罢!’就把这句话哭着,吆喝醒了;把你爹也吓醒了。”
看,见了儿子先摸一摸身上冷不冷;做梦全是儿子的事;为了能常见儿子,宁愿他不要做官……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个慈母的形象跃然纸上。
也正因如此,我们对之后匡超人的变坏,会觉得更加气愤,因为他辜负了母亲的养育、疼惜、教育之恩。
杨执中的老伴
杨执中是个糊涂蛋,而且有个蠢笨的酗酒赌博儿子。
娄府两个少爷来杨家拜访,邹吉甫知道杨家没什么东西可招待,便买了鸡、肉、菜来杨家提前准备。
谁想,杨家二儿子杨老六吃醉了酒从外面闯回家,到厨房里翻出鸡肉就要吃,被老爷子一顿骂,拿火叉一顿打。
人人都就觉得杨老六确实该打,不过,唯有当母亲的仍然心疼儿子——
“撕了一只鸡腿,盛了一大碗饭,泡上些汤,瞒着老子递与他吃。”
这样的母亲,很平凡,却也很感人,并没有因为儿子的蠢笨就嫌弃他。
王三姑娘的母亲
《儒林外史》中有个可恨的父亲,名叫王玉辉。
其女三姑娘在死了丈夫后,声称为了不拖累家人,要自杀追随亡夫而去。
对这样的人间悲剧,连三姑娘的公婆都反对,声称愿意养活儿媳妇,但王玉辉却赞许女儿做法——
“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你竟是这样做罢。”
好在,三姑娘还有个正常的母亲。
听闻女儿要寻死,老太太“痛哭流涕”,赶来苦劝女儿。无奈女儿不听,她“伤心惨目,痛入心脾,也就病倒了”。
几天后,女儿终于绝食而亡,老太太“哭死了过去,灌醒回来,大哭不止”。
如此人家悲剧,让一个老母亲如何当得!
王冕的母亲
《儒林外史》的楔子,作者专写了一个读书人的理想形象——王冕。
他读书清修,不以名利为怀。而他的成长,离不开自己母亲的教导。
王冕自幼丧父,寡母先是尽力供养儿子读书,直待家里东西“当的当了,卖的卖了”,靠她“替人家做些针指生活”实在无能为力了,才让儿子辍学给人放牛,算是让孩子有条活路。
后来,王冕读书作画有成,而且有了大名声,荣华富贵唾手可得,母亲大限之年却到了。
令人意外的是,临死的老人给儿子留下这样的遗言——
“我眼见得不济事了。但这几年来,人都在我耳根前说你的学问有了,该劝你出去作官,作官怕不是荣宗耀祖的事!我看见那些作官的都不得有甚好收场!况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祸来,反为不美。我儿可听我的遗言,将来娶妻生子,守着我的坟墓,不要出去作官。我死了,口眼也闭!”
母亲死后,王冕也确实遵从母教,一生并不为官,最终隐居会稽山中,隐姓埋名终了一生。
应该说,作文塑造王冕这个读书人理想形象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形象。她是整部书中,少有的对社会有深刻认识的女性之一。
这就是《儒林外史》中我印象深刻的五位母亲的形象了,她们都平凡,却也都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