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一刻的于正,或许有种一个人对抗全世界的孤单。
12月14日,于正在微博发长文谈“油腻男”,还专门总结了六大“去油方法”。
汪海林在微博针对于正发文,还晒出于正工作室工作人员行贿的新闻截图,以及“给失足青年于正的七条建议”。
于正,如何能忍?果断接受采访称,自己的“去油建议”没有针对谁,而汪海林的“七条建议”属于诽谤,自己打算告他,让对方等着律师函。
汪海林的后续采访也来了,说于正的突然发难是源于当年琼瑶状告于正侵权,自己作为专家辅助人的“新仇旧恨”。还表示除非于正先向琼瑶女士致歉,对自己行为作出检讨,否则二人没有什么可谈的。
看样子于正本来也没想和他谈,但更狠的是12月14日晚这句:“不起诉,你就是个弟弟”。
这下可好,于正要证明自己不是个弟弟,这场仗,必须干到底,不分出个胜负是不行的。
但这场仗于正打得有些形单影只。
这几年于正力捧了旗下那么多明星,还一手令聂远、秦岚他们翻红,可也没见他们站出来为于正发声。
出现在他评论区的,反倒是前几个月才疑似被他内涵过的郑爽。一句“于正哥”,说什么倒是不太重要了。
而汪海林那边已经得到了导演高群书和一票编剧、影评人的点赞。
没人力挺也就算了,战火正猛烈的时刻,于正的前经纪人出来说了一句:这是我的职业污点。
回想《延禧攻略》大热的时候,于正回想创作的心路历程说,“做剧时,我感觉,魏璎珞是我本人,皇上是观众,皇后是懂我帮助我的人。”最重要的是高贵妃?代表“一众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人。”
现在看来,于正现实人生战场中的“皇后”太少,“高贵妃”又太多。
于正自己写的剧本里,皇后爱魏璎珞,皇上更爱魏璎珞,老跟魏璎珞对着干的高贵妃被她打败了。魏璎珞一路旗开得胜,书写人生爽文。可如今《延禧》都下架了,爽剧终究只能赢在一时,而于正面临的新战役,才刚刚开始。
这一场孤独战役,擅长写爽剧的于正,还能赢吗?戏王之王的孤独战役
故事的开场,原本是属于于正的又一个高光时刻。
在他参加的综艺节目《我就是演员》里,观众本以为他会成为郭敬明,结果他扮演的角色竟然是李成儒。
流量爱豆李汶翰一场成功拯救了张一山版《鹿鼎记》的表演一结束,严厉导师于正出场。
先预告自己可能有点“犀利”,然后毫不留情地开始diss:
“轧着两个节目是做不好的”“要是你有本事就算了,问题是(你的)能力实在太差了”。
也是赶巧,于正在这边骂着,那边《追光哥》刚好播到李汶翰的第一个舞台。
这一下,流量爱豆演技差+扎综艺实锤,于正的点评,句句打在点子上。网友直接盖章:过去怎么样不理,这次我站于正。
可就在一场期待中的口碑翻盘就要到来的时刻,一场针对于正的战役已经打响。
打头炮的,是连发数条微博讽刺于正靠抄袭起家,反而振振有词教别人怎样演戏的谭飞。
讽刺就算了,还直接贡献创意,建议于正做一个“于妈说哭小四”的节目,有些话很露骨了——“有些人就是贱”。
于正的性格大家知道,“我必加倍奉还”。
质疑的人发几条微博,他直接写了一篇长文,金句是——“某些恶心的人是真恶心”,“几个油腻恶心的人凑在一起又开始评价我的节目”。
又发了一篇长文科普如何让油腻的人去油,比如不像怨妇一样整天看不惯。说完之后,还特意在评论区留言,称第七条是特意加上的。
连CP名都给取好了—— “一汪臭潭”,汪海林和谭飞问号脸:在说我们?
汪海林随后开始称呼于正为“失足青年”。又给出七条建议,刀刀入骨,还直接晒出三张于正过往涉及行贿风波的新闻报道截图。
于正,遇强则强,面对反击毫不畏惧,还高呼“太好了”,说感谢对方给自己机会,现在终于可以告他诽谤了,撂下话来——“绝对不会放过他的!”
但于正要面对的显然不是一对二的战争。
战火一起,汪海林那边,应者云集,编剧宋方金过去就曾多次发文内涵于正,这次当然不可能没有姓名。随后拍过《风声》《征服》的知名导演高群书又转发了宋方金的动态,还说汪海林太逗了。
接着《重案六组》编剧余飞也加入,矛头所指,依然是质疑于正抄袭。
还有一位于正的老朋友——穆小勇,之前就曝光过和于正解约的内幕,说是因为于正利欲熏心,一番发誓诅咒后的解释让他三观尽毁,所以选择解约。这一次他的发言是:曾做过于正经纪人,算是我的职业污点。
于正拔剑四顾,唯一出现在自己评论区的,是郑爽。郑爽称他于正哥,还恭喜他减肥成功。
于正也回复郑爽了:我去你的直播间转转,看看还能买点啥哈哈哈哈哈哈哈互相吐槽嘛。
故事背后,在四个月前,汪海林录视频评价郑爽直播翻车事件,除了吐槽郑爽直播不专业,还爆料郑爽拍摄《一起来看流星雨》幕后故事,说郑爽演戏演到一半就不演了,导演跟她说好话,她也不说话,最后还是导演示弱,才把郑爽劝回来。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场直播,这一次的于正,好像总算没那么孤独了。
演艺圈嘛,从来是个圈。于正不需要解释
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孤身上阵也没在怕的于正,终究要面对自己多年前留下的bug——抄袭实锤。
2013年,于正做《新闻当事人》采访,被问抄袭,还拉郭敬明做挡箭牌,“郭敬明抄袭,人家告了,他输了,什么时候有人告于正抄袭?我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到了2014年,《宫锁连城》抄袭《梅花烙》案发,于正输了,按汪海林采访所讲,巨额罚金,于正当场就给了。
罚款可以交,但要于正服软是不可能的。他永远有一套自己的逻辑,去对抗这个世界的逻辑。
《大清后宫》被指融梗《金枝欲孽》《冬季恋歌》《大长今》。于正回应, “我当初创作的时候,就把《大清后宫》定位为一部集大成的作品。”“囊括了《金枝欲孽》《大长今》《冬季恋歌》等经典作品的成功之处。”
2008年,《母仪天下》开播,好评一片。彼时的荧幕以女性题材的古装剧不多。于正随后就制作了《美人心计》,又被质疑融梗。
2010年,穿越剧《神话》大火,同题材的《步步惊心》还在拍摄。于正加快《宫》的拍摄,赶在《步步惊心》前开播,从档期到故事内核都撞《步步惊心》。结果爆红。
这场风波还留下一桩公案,十年后还有网友问于正,何时跟蔡艺侬和好,于正回复:你哪只眼睛看到我们不好了?还说愿意请蔡艺侬吃饭。
李亚玲公布过于正的20%理论,“100集的剧,有20集是借鉴就不算抄袭。”
哪怕被琼瑶告了,他也输了,但于正永远一副斗士模样。
2014年被琼瑶告上法庭时,他依然保持每天至少一条微博,还称“你骂我,我就是不死,我气死你们”。
顺便说一句,被判抄袭的《宫锁连城》,仍然赢得了当年的高收视率。
对于被骂“于抄抄”,他的解释是,“艺术要继承和发展。中国电视剧发展这么多年了,你敢说,哪一个桥段没被人用过?”
还搬出了林语堂,说他翻译《红楼梦》不成功,才照着框架写出了《京华烟云》。
有一句话曹公听了可能不高兴,“林黛玉进贾府,其实跟《回家的诱惑》里,林品如进豪门是一回事。”
所以于正的终极解释是:“我觉得人物好看是真的,故事都是一样,所有的戏都被别人写了,无非生老病死,这个桎梏一旦挣脱,我的创作就顺利很多。”
自称“集大成”的于正,写剧本常常是扒桥段、收元素、套用结构、借鉴细节,将一切故事中的零件重新熔铸再生。
因此于正剧永远各种奇幻元素不断,雷人片段层出不穷。不过这种桥段的堆叠,在“雷人”之余也爽感十足,能让人看得大呼过瘾。从当年的《锁清秋》《陆贞传奇》到《延禧》《皓镧传》,他的剧永远是千回百转、高潮迭起,近乎极致地输出情绪和观剧快感,所以他才有底气怼自己的质疑者,“有本事写出我那么红的剧”。
写,当然也在写,汪海林的《爱国者》,豆瓣5.7,《铜雀台》豆瓣5.1。论口碑,未必比得过这几年的于正剧。
论爆款数量,这一届编剧,很难有任何一个人,单打独斗能赢了于正。
说到底,有爆剧在手,就有底气任意解释自己,到了他最新的逆袭口碑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于正老师的最新理念是:拍戏不为名利!为弘扬非物遗产。
这样一个于正,当然是——一个人,没有同类
于正的孤独是从小开始。
当年那个渔村少年沉默寡言。不爱交友,不爱社交,放学就关在房里看书,从《雾都孤儿》看到《百年孤独》。
这种内向的性格,被他“强壮威猛,爱好一切彰显男性力量运动”的爸爸所不喜。
但他年少有才,初中就写了一本11万字的言情小说。高三以自己为男主,写了一套探案剧本。
其实他的初心是做演员。考上戏表演系,屡考不中,后来考上新闻系后,做了表演系的旁听生。但真轮到他表演,很快发现自己不是那块料。
回头认真写剧本,给爸爸看的处女作——陈浩民佘诗曼主演的《带我飞带我走》招来一顿父亲痛批。对你没看错,佘诗曼就是于正编剧处女作的女主。
99年,大三的于正拜李惠民为师。在其工作室打工。此前他深爱李导演的马景涛版《新龙门客栈》。
于正感谢李惠民,曾称李是“贵人”。但和贵人终究翻脸,“我曾经没日没夜给他写剧本,交不起房租,他却不给我钱。”
《荆轲传奇》写了40集,开播时正牌编剧写的是李太太。
于正状告李惠民,就此师徒反目。
那些他当年的郁闷,都记录于2006年他写的一篇博文中——《论中国编剧之现况——烂片是怎样练成的》。
他叩问,“没名气的人就要被有名气的人压,这什么世道?”又坚信,“即使火里海里,我也要保持心里的净土,至少我的戏,我敢说,百分之百用功。”
用功,也要看怎么用。
《荆轲》的男主是一线小生刘烨,但收视惨败。但这部剧带给于正两个教训:一是要跳出编剧,掌握自主权。
二是“剧太深刻,费脑子。”从此他悟到,不深刻不费脑,人好看故事好看,才是收视王道。
从此,于正找到了自己的爆款法则。
很长时间里,他强迫自己每天写满4000字,作为有工作的象征。他把大部分的欲望和愤懑投注进了工作中,对物质无感,要的是认可,是受尊重,是成功,是永远的收视第一。
《宫》,终于带给他想要的成功。
但仅凭编剧身份,于正不可能成为今天的于正。
精明如他,早就看穿了编剧的局限性。2012年,他成立欢娱影视,开始控制更多,比如导演、镜头、造型服装、演员人选等,以此形成完整风格,无论剧集导演是谁,都是于正作品。
而于正作品,先后捧红了杨幂、冯绍峰、袁姗姗、赵丽颖、陈晓等流量明星,还令聂远等人翻红。
论了解观众,全中国没几个编剧,能跟于正相比。
他曾经为之得意的三个特点是:好看的画面、好看的演员、强情节。过去十年里,这些看似肤浅的招数不仅作用于于正剧,更在整个国剧市场,日益大行其道。
但与大量流量剧把投资集中于个别演员不同的是,于正经常起用新人或老牌明星,他们往往性价比高,颜值+演技搭配合理,《延禧攻略》演员的成本是2400万不足为奇,而剩下来的钱,就可以更多用于制作。
所以近年来的于正剧,制作日益成为国剧良心,并非没有道理。
《延禧攻略》的“高级灰”大获成功,由原班人马打造的《鬓边不是海棠红》同样延续了这种古装美学,服化道的质感在视觉效果上给观众带来了不错的审美体验。
这背后正是于正的成功之道,他永远会基于市场的考量,依照观众的心理需求和演员的受欢迎特质创新类型、撰写情节、打造明星、重塑美学,甚至结合舆论走向,调整话术。
在国剧口碑时代,面对《鬓边不是海棠红》在某平台一度被恶意打低分,他发文称自己并不在意评分,制作电视剧的初衷是带给大家快乐和弘扬非遗文化,坚信“好东西是可以留下来的”。
剧集口碑最终反转,黄晓明凭此剧出色表演,再度去油成功。
当年的渔村少年,似乎一路在寻求被关注,被尊重的道路上一骑绝尘,他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不希望我这一生牺牲了所有的生活,这么热情地投入这个行业,到最后被钉在一个所谓的耻辱架上。”
可是当年留下的记忆,总会不时回头找上他,这部人生大戏,于正努力掌控一切,却难免被卷入命运新的急流,遭遇不可预测的剧情,比如今日的孤独战役。
但结局显然还早。
当年他曾写下这的微信签名,“一介书生,半世狂傲,心中有戏,目中无人。”
如今或许他可以将签名换成面对这场风波时说过的一句话——“不对自己的过去做任何解释,以后会用自己的作品来证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不需要向汪海林交代。”
曾和于正合作过的杨幂说话:骂你的人都是草船借来的剑。
那我们就等着看,于正的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