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的博大精深,不仅体现在多音字上,也体现在近义词上,比如“国事”和“国是”,“原型”和“原形”,“权力”和“权利”,“期间”和“其间”,“实力”和“势力”……这些含义相近的词,辨析起来是非常有难度的。
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还有一对更难区分、更容易混淆的近义词,那就是“犬”和“狗”。
很多人错误地以为,“犬”就是“狗”,“狗”就是“犬”,二者俨然就是同义词。但是,真相却并非如此,“犬”和“狗”实际上有着诸多本质区别。
1、体型大小不同。
《说文解字》释:“狗,犬也,小者为狗,大者为犬。”
也就是说,犬的体型要比狗大。犬多用于协助人类工作,而狗多养于家中,作为宠物。
2、产生时代不同。
“犬”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产生时代可能更早,距今至少有5000年之久,是狗的原始称谓。
而“狗”字的诞生至今不过2000多年,属于派生称谓。
也就是说,“犬”字的诞生年代要远远早于“狗”字。
3、汉字来源不同。
“犬”是象形字,古字形像狗,本意就是指狗这种动物。
“狗”是象声字,由“犬”和“句”构成,“犬”为形旁,“句”为声旁,其中的“句”读【gōu】,同“佝”,既有弯曲、矮小的意思,也可表示互相之间又联系又分离,所以整个“狗”字的意思就是与母犬又联系又分离的幼犬,引申为所有体型较小的犬类。
4、应用场合不同。
实际应用中,“犬”字更偏向于书面语,而“狗”字更偏向于口语化。比如“犬牙交错”不能说成“狗牙交错”,同样的,“狗皮膏药”不能说成“犬皮膏药”。
还有个更典型的例子,“犬吠”和“狗叫”虽然是同义词,但通常情况下既不写成“狗吠”,也不说成“犬叫”。
5、感情色彩不同。
“犬”字常用作褒义。
比如,“犬子”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犬马之劳”表示愿意像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这里的“犬”都是自谦之辞,不能替换为“狗”字。
再比如,军犬、警犬、搜救犬、导盲犬,这些工作犬除了体型较大,在智力、体力等综合能力方面,也都要优于普通的狗。
而“狗”字则常用作贬义。
比如,走狗、狗东西、狗仗人势、人模狗样、狼心狗肺、狗眼看人低,这都是骂人的话,其中的“狗”往往含有野蛮、可鄙、该死等贬义,不能替换为“犬”字。
那么,给你一条dog,该如何区分它到底是犬还是狗呢?有一个通行的方法——一般认为,犬有20个脚趾,狗有18个脚趾,犬与狗的区别就在于脚踝以上多了一个小的脚趾。
综上:犬与狗的核心区别在第1条和第5条,即:犬的体型大,而狗的体型小,“犬”字通常表示褒义,而“狗”字通常表示贬义。当然,这只是普遍规律,也并非绝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