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是一句农村常听到的俗语,什么意思呢?简单说明一下,就是指老人如果过于溺爱家中的孩子,那么这个孩子恐怕将来是最没有出息的。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农村,以家庭为单位,俨然就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
在这个家庭中,年纪最大的那个老人肯定是说一不二的,就像是《闯关东》中的朱开山。其他人基本上是围绕着这个长者打转转,对他发出的各种指令言听计众。
这种架构的家庭模式,有利有弊,利在于可以保持大家族的稳定性,可以最大限度把家庭成员聚合在一起,特别是在乱世年代,可以求得自保。弊在于由于老人是一言堂,容易产生对某个晚辈的溺爱现象。
一旦被溺爱的对象缺乏历练,那么在他长大成人后,就难以负担起复兴整个家族的重担。所以一直以来,中国农村都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而根源就在老人身上,所以才会有“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的说法。中国封建社会从皇家到普通人家,都很好的应验了这种说法。
以清朝皇家为例,最早的努尔哈赤,皇太极,不仅年轻有为,孔武有力,而且上马能提枪作战,下马能读书辩理。可是进关之后,皇帝是一代不如一代,甚至最后还出现了同治皇帝二十几岁就病亡的现象。
当然,这跟大环境有关,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家族内部长者对后辈的溺爱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居安时不思危,总是觉得当下生活已经很好了,天下已经太平了,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结果呢,缺少锻炼的后来几个清朝皇帝,别说提枪上马打仗,连自己的身体都掏空了。
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在皇家,一般溺爱的是长子,而在普通老百姓家里,溺爱的往往是最小的那个孩子。老人确实是条龙,但是他们可能忘记了,这龙究竟是怎么养成的,那也是经风雨,历磨难,吃尽人间万般苦才成功的。
像一些大富豪比尔盖茨,李嘉诚,年轻时吃的那个苦你想都想不到,后来他们成名了,深知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所以对待自己的子女要求极为严格。像比尔盖茨,家财万贯,可是每个月给孩子的零花钱少得可怜,全部要孩子们自己去想办挣才行。
爱并没有错,爱是人类特有的情感表达,特别是在人情化极重的农村,老人对子女的爱几乎是无私的。但是无数的事例证明了,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的道理是颠簸不破的。要想让自己的家族长盛不衰,就得让晚辈接受各种锻炼,哪怕有的时候孩子们吃亏上当,撞得头破血流,也是一种难得的经验积累。
而这种历练对于晚辈的成长是极为难得的。千万不要再去溺爱后辈了,爱到极致,等于是害到极致。老人总有故去的那一天,如果老人去世,而后辈无法担当起重担,那么家族的衰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