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过后,天气悄然发生变化。太阳的光线弱了,只是白日里热一阵子,早晚的天气比较凉爽。比起夏季来,天空格外高远,云也轻淡得多,飘飘忽忽,风一吹就散了。行走在天地间,每个人都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特别地轻松、愉悦。
天转凉了,外面的蝉声渐渐稀落,短促的音调里有几分凄凉。蚊子活动减少了,也不再那么嚣张,仿佛知道自己的末日就要来临。夜晚,孤单的萤火虫闪着微弱的光,四周显得冷冷清清。可是,隐藏在草丛里的虫子,却不知疲倦地弹奏着动听的乐曲,献给悠闲的行人,献给温柔的静谧的秋夜。
转眼间,大地一片金黄。单晚的稻穗黄橙橙,沉甸甸的,到了收获的时节。单晚稻杆子挺直,齐胸高,割起来费劲,脱粒也较难,得用打稻机。不过,单晚稻挺受农民的青睐,一来米粒细长,特能出,煮干饭好;二来稻草长,草质好,适宜苫房子,也可用来编织草包。
地里的高粱特别惹眼,细挑的身子,金色的穗子,在清风里摇曳着。园子里的豆架上立着一瓣瓣扁豆,青色的,紫色的,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蝴蝶。掐去扁豆的边丝,可整片,也可切丝,寡炒,简约,又朴素。干扁豆炒肉片,有股火辣味。将锅烧辣,肥肉片先下锅,等出了油,再倒入泡好的扁豆,煸一会,放入红尖椒、八角,再焖一会,起锅。猪肉与干扁豆,可谓是绝配,两者取长补短,肉不油腻,扁豆滋润鲜亮。扁豆也可酱着吃,又嫩又脆,下饭的很。秋茄子老了,适宜放在饭头上蒸,用锅铲把子捣成泥状,拌上拍碎的蒜籽,入口,绵绵的,挺起胃。秋天的菠菜,不管是清炒,还是做汤,很耐吃,苦涩里带着那么一丝甜味,是秋季里不可多得的蔬菜。南瓜青里透黄,显得十分沧桑。老南瓜适宜蒸着吃,用来下面汤,很有滋味。掏出南瓜的瓤子,拣出里面的雪白的瓜子,晒干后炒着吃,很香。冬瓜表面生了一层厚厚的粉,像一个又白又胖的娃娃。冬瓜与南瓜一样,耐藏,一直能吃到立冬过后。
秋天的河水,墨绿色,像绸缎一样柔软光滑。暑气渐消,水也变清凉了。村口的那条河,也不似以前那般热闹了,孩子们下水游泳的次数少了,偶尔在中午的时候,下河草草地洗一回,就匆匆地爬上岸。
荷花谢了,莲蓬也被摘光了,只剩下圆盘似的莲叶。一簇簇蓬起的菱,翠绿的叶子,紫色的桔梗,顶着一朵朵小白花。水葫芦繁殖快,叶子绿而肥厚,开着紫色的花。农人用竹竿绞起水葫芦,以免水面被它们侵吞。水面飘浮着一层厚厚的浮萍,乡亲们用网兜捞起来,装进篮子里,拎回去,伴上糠喂猪。繁密的水草在河里荡来荡去,老农用一杆八字形的趟刀伸进河底,将水草从根部截断,捞上来,挑回家,也可用来喂猪。
枣子成熟了,青色的,紫红的,挂满了枝桠,像一个个小铃铛。孩子们举起竹竿,乒乒乓乓,一阵敲打,枝叶纷飞,枣子像雨点一般落下来,有的落在地上,有的砸在孩子们的脑壳上。孩子们顾不上痛,一哄而上,追着捡起蹦得满地都是的枣子。有的孩子像敏捷的猴子,不顾枣树上尖利的刺,噌噌噌,三五下就爬上去了,一伸手,够着了身边的树枝,摘光上面的枣子,再换上另一枝。孩子们如此地闹腾,真的捅了马蜂窝。这蜂窝造得够绝的,隐藏在枝叶间,灰白色,跟树枝的颜色接近,不细心的话,根本发现不了。马蜂倾巢而出,像一个个轰炸机向孩子们俯冲过来,吓得孩子们"哇呀"一声,丢下竹竿,撒腿就跑,落在后面的,头上早被蜇了个大红包,火烧火燎的,痛得呲牙咧嘴。回家后,家长把留在孩子体内的马蜂的毒针拔出来,在伤口涂上青霉素眼膏,很快就会消肿的。
梨子开始上市,圆溜溜,麻麻点点的,十分诱人。村里的几棵梨树,哪能满足孩子们的胃口。梨子是山里的特产,就跟圩上的水稻一样平常。十里开外的地方有座园艺场,那里有一片望不到边的梨园,青皮,黄金坠,等等,种类繁多。孩子们蹬着自行车,欢欢喜喜地来到园艺场,将装有稻谷的蛇皮袋卸下来,过了秤,与梨园主人交换梨子,再用自行车驮回家。也有山里人主动上门,用船装了梨,划到圩上来,兑换些稻谷。
天转凉了,外面的蝉声渐渐稀落,短促的音调里有几分凄凉。蚊子活动减少了,也不再那么嚣张,仿佛知道自己的末日就要来临。夜晚,孤单的萤火虫闪着微弱的光,四周显得冷冷清清。可是,隐藏在草丛里的虫子,却不知疲倦地弹奏着动听的乐曲,献给悠闲的行人,献给温柔的静谧的秋夜。
转眼间,大地一片金黄。单晚的稻穗黄橙橙,沉甸甸的,到了收获的时节。单晚稻杆子挺直,齐胸高,割起来费劲,脱粒也较难,得用打稻机。不过,单晚稻挺受农民的青睐,一来米粒细长,特能出,煮干饭好;二来稻草长,草质好,适宜苫房子,也可用来编织草包。
地里的高粱特别惹眼,细挑的身子,金色的穗子,在清风里摇曳着。园子里的豆架上立着一瓣瓣扁豆,青色的,紫色的,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蝴蝶。掐去扁豆的边丝,可整片,也可切丝,寡炒,简约,又朴素。干扁豆炒肉片,有股火辣味。将锅烧辣,肥肉片先下锅,等出了油,再倒入泡好的扁豆,煸一会,放入红尖椒、八角,再焖一会,起锅。猪肉与干扁豆,可谓是绝配,两者取长补短,肉不油腻,扁豆滋润鲜亮。扁豆也可酱着吃,又嫩又脆,下饭的很。秋茄子老了,适宜放在饭头上蒸,用锅铲把子捣成泥状,拌上拍碎的蒜籽,入口,绵绵的,挺起胃。秋天的菠菜,不管是清炒,还是做汤,很耐吃,苦涩里带着那么一丝甜味,是秋季里不可多得的蔬菜。南瓜青里透黄,显得十分沧桑。老南瓜适宜蒸着吃,用来下面汤,很有滋味。掏出南瓜的瓤子,拣出里面的雪白的瓜子,晒干后炒着吃,很香。冬瓜表面生了一层厚厚的粉,像一个又白又胖的娃娃。冬瓜与南瓜一样,耐藏,一直能吃到立冬过后。
秋天的河水,墨绿色,像绸缎一样柔软光滑。暑气渐消,水也变清凉了。村口的那条河,也不似以前那般热闹了,孩子们下水游泳的次数少了,偶尔在中午的时候,下河草草地洗一回,就匆匆地爬上岸。
荷花谢了,莲蓬也被摘光了,只剩下圆盘似的莲叶。一簇簇蓬起的菱,翠绿的叶子,紫色的桔梗,顶着一朵朵小白花。水葫芦繁殖快,叶子绿而肥厚,开着紫色的花。农人用竹竿绞起水葫芦,以免水面被它们侵吞。水面飘浮着一层厚厚的浮萍,乡亲们用网兜捞起来,装进篮子里,拎回去,伴上糠喂猪。繁密的水草在河里荡来荡去,老农用一杆八字形的趟刀伸进河底,将水草从根部截断,捞上来,挑回家,也可用来喂猪。
枣子成熟了,青色的,紫红的,挂满了枝桠,像一个个小铃铛。孩子们举起竹竿,乒乒乓乓,一阵敲打,枝叶纷飞,枣子像雨点一般落下来,有的落在地上,有的砸在孩子们的脑壳上。孩子们顾不上痛,一哄而上,追着捡起蹦得满地都是的枣子。有的孩子像敏捷的猴子,不顾枣树上尖利的刺,噌噌噌,三五下就爬上去了,一伸手,够着了身边的树枝,摘光上面的枣子,再换上另一枝。孩子们如此地闹腾,真的捅了马蜂窝。这蜂窝造得够绝的,隐藏在枝叶间,灰白色,跟树枝的颜色接近,不细心的话,根本发现不了。马蜂倾巢而出,像一个个轰炸机向孩子们俯冲过来,吓得孩子们"哇呀"一声,丢下竹竿,撒腿就跑,落在后面的,头上早被蜇了个大红包,火烧火燎的,痛得呲牙咧嘴。回家后,家长把留在孩子体内的马蜂的毒针拔出来,在伤口涂上青霉素眼膏,很快就会消肿的。
梨子开始上市,圆溜溜,麻麻点点的,十分诱人。村里的几棵梨树,哪能满足孩子们的胃口。梨子是山里的特产,就跟圩上的水稻一样平常。十里开外的地方有座园艺场,那里有一片望不到边的梨园,青皮,黄金坠,等等,种类繁多。孩子们蹬着自行车,欢欢喜喜地来到园艺场,将装有稻谷的蛇皮袋卸下来,过了秤,与梨园主人交换梨子,再用自行车驮回家。也有山里人主动上门,用船装了梨,划到圩上来,兑换些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