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轮式突击炮发展历程
巴西作为南美大国,在武器研制和生产上颇有鹤立鸡群之态,在装甲车辆研制上建树颇多,在轮式突击炮研制上更是成绩突出,先后研制了EE-9、EE-17和EE-18多种型号的轮式突击炮,其中一些型号还大量出口。EE-9是巴西早期研制的一种轮式突击炮。该车最初是作为装甲侦察车研制,由巴西恩格萨特种工程公司于1970年7月开始研制,1974年投产并装备巴西陆军,后来通过逐步改进,最终演变成装备90毫米火炮的轮式突击炮。第一批生产型交付巴西陆军的EE-9装备37毫米火炮炮塔,用于出口的则装备法国H90炮塔。经过实际应用之后,巴西陆军要求该型号增强反坦克能力,特别是发射脱壳穿甲弹的能力。随着自行研制的EC-90型90毫米火炮顺利投产,日后生产的EE-9都装备巴西自行设计ET-90型炮塔。与EE-9同期发展的还有在EE-11装甲输送车基础上,应陆军要求研制的AFSV火力支援车。该车装备H90型炮塔,与EE-9不同的是它还有5名随车步兵。火炮则选择膛压和后坐力较低的EC-90/500,配用榴弹、破甲弹、碎甲弹等弹药。AFSV定位与南非“蜜獾”90步兵战车类似,作为重火力步兵战车使用。
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url=http://www.junshixf.com/junshikeji/]军事科技[/url] 超级强国,同时也是世界数得着的汽车大国,不过给人的印象却是不怎么重视轮式装甲车辆的发展,本国军队也甚少装备轮式装甲车辆,而是以履带式车辆和载重车辆为主。这就给人一种错觉:美国在轮式装甲车辆研制方面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事实上,美国在这方面的实力相当雄厚,只是多数项目作为预研项目或者出口项目立项研制。既然是强国兼大国,轮式突击炮这样的武器自然也少不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则是LAV-600轮式突击炮和“斯特瑞克”机动火炮系统。LAV-600由卡迪拉克公司研制,于1985年对外公布。由于底盘是在LAV-300装甲车的基础上研制,所以该车许多部件与LAV-300通用。炮塔采用该公司研制的装备低后坐力105毫米火炮的新型炮塔。战斗全重18.2吨,主要武器为一门M68型坦克炮和两挺7.62毫米机枪。车体和炮塔均由装甲钢焊接而成。驾驶员在前部,发动机安装在驾驶员右侧。前两轮之间车侧有1扇上下两部分构成的门,上部带有观察镜,向后开;下部带有射击孔,向下开以形成车蹬。样车在靠近驾驶员后面还有l向下开的车门。车体后面有2扇向外开的车门,上面带有射孔和观察镜,还有一个用于补充供弹、带整体观察镜的车门。该车采用一台198千瓦涡轮增压柴油机,因战斗全重较大,最大公路时速只有90公里/时,机动性在当时算是不错了。从性能上看,LAV-600还是不错的,可惜推出的时机似乎不对,一直没能找到买家,迄今只完成了1辆样车。至1985年后期,该车完成了5000公里道路试验和火炮发射试验。
法国AMX-10RC轮式突击炮与世界多种轮式突击炮颇有渊源,其炮塔被许多轮式突击炮采用。该炮于1976年开始生产,采用6×6底盘,战斗全重15.88吨,有4名乘员。首要任务是实施火力侦察,火力、机动性较强,而防护较弱。车体和炮塔用轧制铝合金装甲板焊接而成,只能抵御炮弹破片和单兵武器的袭击。AMX-10RC轮式突击炮主要武器是1门105毫米线膛炮,携炮弹38发。由于早期只承担部分反装甲任务,而且法国人觉得破甲弹完全能够承担各种反装甲任务,再加上火炮后坐力的考虑,所以AMX-10RC只配备膛压较低的主炮,不具备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能力。后来法国人发现这是个错误,就对火炮系统进行修改,使主炮具备发射北约标准穿甲弹的能力。虽然AMX-10RC的火控和观瞄系统只是属于非扰动式,并不具备行进间射击的能力,但性能较为先进,有较高的命中率。AMX-10RC采用6F11SRX柴油机,功率高,最大速度85公里/时,最大行程1000公里。转向机构采用差速滑动转向方式,这也是其特点之一。行动装置采用了液气悬挂装置,驾驶员可用一根操纵杆控制液气悬挂装置,以调整车底距地高度。车轮采用低压轮胎,轮胎压力可依据地形进行调节。AMX-10RC装甲侦察车的车首装有防浪板,尾部装有2个喷水推进器,水上行驶时由喷水推进器推进。意大利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意大利装甲车辆大发展的时期,当时研制成功的装甲车辆种类广、型号多,既有轮式的、也有履带式的,显示了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半人马座”装甲车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半人马座”轮式突击炮采用该系列8×8车型为底盘,1984年与“公羊”坦克一道列入发展规划,1990年开始批量生产。研制的主承包商为伊维科-菲亚特公司。该炮主要装备意大利轻型装甲旅,用来执行快速机动作战任务。
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url=http://www.junshixf.com/junshikeji/]军事科技[/url] 超级强国,同时也是世界数得着的汽车大国,不过给人的印象却是不怎么重视轮式装甲车辆的发展,本国军队也甚少装备轮式装甲车辆,而是以履带式车辆和载重车辆为主。这就给人一种错觉:美国在轮式装甲车辆研制方面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事实上,美国在这方面的实力相当雄厚,只是多数项目作为预研项目或者出口项目立项研制。既然是强国兼大国,轮式突击炮这样的武器自然也少不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则是LAV-600轮式突击炮和“斯特瑞克”机动火炮系统。LAV-600由卡迪拉克公司研制,于1985年对外公布。由于底盘是在LAV-300装甲车的基础上研制,所以该车许多部件与LAV-300通用。炮塔采用该公司研制的装备低后坐力105毫米火炮的新型炮塔。战斗全重18.2吨,主要武器为一门M68型坦克炮和两挺7.62毫米机枪。车体和炮塔均由装甲钢焊接而成。驾驶员在前部,发动机安装在驾驶员右侧。前两轮之间车侧有1扇上下两部分构成的门,上部带有观察镜,向后开;下部带有射击孔,向下开以形成车蹬。样车在靠近驾驶员后面还有l向下开的车门。车体后面有2扇向外开的车门,上面带有射孔和观察镜,还有一个用于补充供弹、带整体观察镜的车门。该车采用一台198千瓦涡轮增压柴油机,因战斗全重较大,最大公路时速只有90公里/时,机动性在当时算是不错了。从性能上看,LAV-600还是不错的,可惜推出的时机似乎不对,一直没能找到买家,迄今只完成了1辆样车。至1985年后期,该车完成了5000公里道路试验和火炮发射试验。
法国AMX-10RC轮式突击炮与世界多种轮式突击炮颇有渊源,其炮塔被许多轮式突击炮采用。该炮于1976年开始生产,采用6×6底盘,战斗全重15.88吨,有4名乘员。首要任务是实施火力侦察,火力、机动性较强,而防护较弱。车体和炮塔用轧制铝合金装甲板焊接而成,只能抵御炮弹破片和单兵武器的袭击。AMX-10RC轮式突击炮主要武器是1门105毫米线膛炮,携炮弹38发。由于早期只承担部分反装甲任务,而且法国人觉得破甲弹完全能够承担各种反装甲任务,再加上火炮后坐力的考虑,所以AMX-10RC只配备膛压较低的主炮,不具备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能力。后来法国人发现这是个错误,就对火炮系统进行修改,使主炮具备发射北约标准穿甲弹的能力。虽然AMX-10RC的火控和观瞄系统只是属于非扰动式,并不具备行进间射击的能力,但性能较为先进,有较高的命中率。AMX-10RC采用6F11SRX柴油机,功率高,最大速度85公里/时,最大行程1000公里。转向机构采用差速滑动转向方式,这也是其特点之一。行动装置采用了液气悬挂装置,驾驶员可用一根操纵杆控制液气悬挂装置,以调整车底距地高度。车轮采用低压轮胎,轮胎压力可依据地形进行调节。AMX-10RC装甲侦察车的车首装有防浪板,尾部装有2个喷水推进器,水上行驶时由喷水推进器推进。意大利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意大利装甲车辆大发展的时期,当时研制成功的装甲车辆种类广、型号多,既有轮式的、也有履带式的,显示了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半人马座”装甲车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半人马座”轮式突击炮采用该系列8×8车型为底盘,1984年与“公羊”坦克一道列入发展规划,1990年开始批量生产。研制的主承包商为伊维科-菲亚特公司。该炮主要装备意大利轻型装甲旅,用来执行快速机动作战任务。